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目前西医认为CAG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是抗Hp、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临床上仍存在疗效欠佳、胃黏膜病理改变持续进展等问题。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证50余年,衷中参西,在长年研究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过程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认为浊毒为导致CAG的关键,以化浊解毒法为治疗CAG的关键病机,贯穿于始终。临床发现经化浊解毒治疗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逆转。现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浊毒学说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医理论,以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辨证思维来探究当代生态、生活环境及人自身饮食、情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
细说浊毒,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浊毒学说将充斥于天地之间以及人体之内的浊毒分别称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和人之浊毒。其致病过程为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化,浊化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浊变,浊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
狭义之浊毒是浊毒学说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其精髓在“浊”,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既有生理之“浊”,又有病理之“浊”。生理之“浊”包括:①水谷精微的浓浊部分;②排泄的污浊之物,包括呼出的废气和排出的矢气。病理之“浊”(即浊邪)在历代文献中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种含义:①类湿之邪。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曰“清邪居上,浊邪居下”。②小便混浊之症, 即便浊。如《时方妙用》曰:“浊者,小水不清也。”③精浊之症。如《证治准绳》“浊病在精道”等。④湿温之邪。如《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⑤瘀血。如《血证论》“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
化浊解毒,芳香苦寒并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多由脾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日久聚湿生浊,迁延日久而成。叶天士谓“湿久浊凝”,湿浊日久不解而生浊毒,浊毒不唯伤胃阴,更阻胃络,导致胃体失于濡养,胃腺萎缩,并在此基础上发生恶变。
李佃贵教授治疗CAG组方特点为芳香药与苦寒药并用,意取芳香化浊、苦寒解毒之意。芳香常以藿香、佩兰配伍,《药品化义》中藿香“其气方(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本草经疏》言佩兰“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症自疗,大多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二药相伍,香而不烈、温而不燥、芳香化浊。苦寒之品,吾师最喜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相伍。《泉州本草》对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有记载,言白花蛇舌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言半枝莲“清热,解毒,法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陆川本草》言半边莲“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儿惊风,双单乳蛾,漆疮,外伤出血,皮肤疥癣,蛇蜂蝎伤。”三药相伍,性苦寒,清热解毒之力猛。
健脾醒脾,调畅中州气机
脾胃位于中焦,气机之枢纽。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故吾师临床上不喜用人参、党参等纯滋补之品,而喜用白术、砂仁、豆蔻。因纯补之药,滋腻碍脾、中焦壅滞胀满,反助病邪。《医学启源》言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本草纲目》载砂仁“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鲠。”《中国药典》中写豆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三味合用,健脾醒脾,脾运正常,中焦气机升降方调和。
活血通络,虫类走窜首选
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既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产物。对于中重度异型增生,久病难愈者,多以全蝎、蜈蚣、土元、九香虫等虫类入药。现代研究虫类药的抗癌作用机理,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扶正培元固本;②活血祛瘀化痰;③入络攻坚化积;④以毒攻毒散结;⑤预防复发转移。
治疗CAG,李佃贵教授常以全蝎、蜈蚣为伍,张寿颐:“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痫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痫,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张锡纯言:“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李佃贵经过多年临床也验证,两药相须为用,对消化系统的肿瘤既癌前病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对于久病难愈或疼痛反复者,吾师常以土元、九香虫入药,《长沙药解》:“䗪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癥瘕;大黄䗪虫丸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下瘀血汤用之治产后腹痛,内有瘀血;土瓜根散用之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以其消癥而破瘀也”,此䗪虫即为土元。《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主治胸腹胀满,胃痛,腰膝酸痛,性神经衰弱”。土元、九香虫合用以破血消癥止痛,收效甚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