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tcm.com 2006年11月21日 9:27:47
尽管“取消中医药”的言论已有所沉寂;尽管所谓“网上万人签名支持取消中医药”的“万人”数据严重“注水”,但关于中医药如何发展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在京召开的第十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把“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解决之路”列为核心话题,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参与讨论。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管理层人士纷纷提出,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最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
□呼唤精品中药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叶祖光介绍,我国目前的中药新药数量不少,但是缺乏精品。 目前中药新药总计9000余种。中药申报新药也以仿制为主,多是简单改剂型、改变用药量等。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2005年1~8月共申报4101个中药新药,其中仿制品种2545个,中药新药申报量比1999年增长16.6倍,仿制药增长20倍。 叶祖光说,所谓精品,就是比同类化学药疗效好、毒性低而又具有中医药治疗学特点的中药产品。中国的中药新药研究目前过于在“开发”上着力。通俗地说,主要是按照国家新药审批的条文走下去就万事大吉,而较少注重真正原创的探索与发现,治疗有效率刚刚达到40%就不再“深究”下去了。 专家指出,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非常重要。化学药更新淘汰频率较快,而中药新药长期“只进不出”,优者不胜,劣者不汰,建议建立中药新药的再评价和淘汰机制。 几年前曾呼吁“国家GAP强行认证应当缓行”的“另类”专家之一、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李磊坦陈,几年来的现实教育了他,特别是鱼腥草注射液事件让他认识到中药材GAP认证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中药精品的关键。
□疗效才是“金标准”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吴以岭说,光强调中医中药的特殊性还不够,还要拿出科学证据。在理论上有中西两套理论的支持,临床符合循证医学标准,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中医中药要想‘挣美元’,就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行事。”军事医科院放射所研究员马百平谈到,日本的汉方药、植物药国际化比较成功,主要是因为这方面做得到位。他说,由于我国中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的研究不够深入,已有的上市品种很难达到西方药品概念上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因此还需要科研人员耐住寂寞继续研究。
□民族医药工业面临两大风险 李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中国医药产业利润的60%由合资、独资企业创造。2006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亏损面达到37%,利润增长下降32%。农民和低收入人群消费中医药不足5%。 李磊提醒,中国民族医药工业当前面临两大风险:医药企业GMP认证实施后,生产能力过剩势必造成市场资源过剩。同时市场新品缺乏,给外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一个绝好的机会。数家国外医药大鳄斥巨资将研发平台设于中国,将对中国民族医药技术研究资源、人才、产品进行低成本整合。 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不破则不立,改革的阵痛晚来不如早来。“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1亿元支持创新药物研发,省、市各级也都会层层支持。而且,国家财政将有专门的款项,直接拨付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基金,用于中医药创新。 一位资深专家的话成为大家的共识:医药行业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但医药创新和医药技术市场的春天也已经悄然来临。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可能还会有曲折,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面对眼前的困难,唯有行动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