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扬子江畔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话
点击次数:2223次2006-5-9

    www.jstcm.com   2006年5月9日        9:46:03   健康报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刚结束,作为年会后第一个专业性会议——中国泰州国际医药产业大会4月26日~27日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医药产业是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暴露出我国产业发展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弱点。同时,全球医药销售90%在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和印度医药的销售额只占全球的4%,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产业有很长的路要走。邀请发展中国家的卫生部长以及医药跨国公司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就是要共同研讨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产业。
  据了解,共有6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有100多位来自30多个国家,占到参会人数的1/5。他们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机构政府官员。

  置身大背景  增加危机感  寻找突破点
  探讨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时表示,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有很大进步,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发展形势相当严峻。
  龙永图说,现在国际上吹捧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大国,世界工厂,我们的很多同志都沾沾自喜。我觉得这些说法不全面。就医药产业来讲,去年全球的医药产业营业收入是4千多亿美元,我们中国5千家药厂,加起来的销售收入还不到400亿美元,比不上一家美国的制药公司。召开这次会议就是想在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使中国的医药产业增加一些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再不努力,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龙永图认为,我国医药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仿制药品达9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医药产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是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就是因为缺少创新。我们要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认清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会议邀请发展中国家的卫生部长和高级官员来参加,目的就是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探讨作为发展中国家,怎样发展医药经济。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突破点在什么地方?龙永图认为,我们的相对优势是中药,突破口就可能是在这儿。但目前在全球130多亿美元的中医药市场份额中,日本占了80%,韩国占了10%,我们只占3%,无颜面对老祖宗。所以我们要增加紧迫感,在传统医药的发展上要有突破。

  南南对话:发展是依存,不是依赖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和药品供给受到广泛关注。大会主办方特别请来了27位发展中国家的卫生部长及高官和国际著名企业的代表,在大会期间举行了“南南对话:共谋健康与繁荣”圆桌会议。
  在主题发言中,津巴布韦卫生部长大卫·帕里伦亚特瓦表示,全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分国家和地区,是商品、服务、信息、知识和思想的自由交换。全球化可以创造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互相依存。他特别强调,国与国之间是互相依存,而不是依赖、不是垄断,更不是统治。
  据介绍,目前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最不发达国家中急需治疗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疾病的药物,但是这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全球化为非洲带来了高质量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但是我们的政府和人民无法负担昂贵的药费支出,所以像艾滋病这类疾病在非洲比较严重,并不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无法得到足够的医疗服务,买不到也买不起药品。”一位来自非洲国家的卫生部长呼吁:“希望有更多的捐助者和捐助国能够为非洲提供这类药品,但不是以昂贵的价格。”
  大卫·帕里伦亚特瓦还提出了全球化为非洲国家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一些国家将治疗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疾病的药品倾销到非洲国家,而非洲国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无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地的医药工业的发展。非洲国家的代表们都表示,援助不能解决非洲所有的问题,很多问题只有通过非洲自己的发展才能彻底解决。非洲很多国家也有传统医药,这些药物对治疗疾病有特殊疗效,虽然研发能力还比较弱,但是非洲人民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利用市场、走向市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贸易方式,将非洲的传统医药发展起来。龙永图秘书长也认为,应该建立对非洲国家有利的贸易制度,使他们的资源可以变成外汇,然后购买到足够的药品。药品关乎人民健康,不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穷,就成为廉价商品、特别是低质药品的倾销地。
  在圆桌会议上,各方代表还就如何建立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如何使药品的供应者加强对医生、护士和患者的用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创新是主旋律  知识产权保护是基础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尤其是包括医药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因此创新的话题在本次会议上几乎贯穿始终。
  在大会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刚刚从博鳌亚洲论坛赶来的龙永图秘书长显得风尘仆仆。他表示,医药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的问题,不仅是企业的问题,应该说是金融界、政界、企业界的一个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创新环境。所以,医药产业的创新,不仅要请科学家来,也应请投资专家。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医药创新。
  “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医药的创新。”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良好的环境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龙永图秘书长在本次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议,应该从两个方面探讨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一方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并申请到国际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部长张清奎表示,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者的积极性会受很大影响,市场上60%的新药都不会研发出来。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法规,给予其市场独占期以鼓励研发,另一方面保证药品的可及性(患者有能力获得所需要的药品)。他介绍说,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司法保护和行政手段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包括:《专利法》对药品的制备工艺和化学品的保护;《商标法》保护药品的名称和品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另外,1997年中国还出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行政手段有1992年出台的《药品行政保护条例》,给予《专利法》对于药品保护之前的追加保护,追溯到1986年,还生效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05年正式实施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然而,提起我国中药这一传统优势,其现状却令人担心。据了解,日本的汉方药,韩国的韩药以及欧美地区所谓的天然药物都在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抢夺中药的市场。我国在中药的保护上进步很快,但是有效成分测定、不良反应搜集等仍然阻碍着中药的保护和出口。

  跨国企业:“垂涎”中国医药市场
  摩根大通副总裁顾宏地在他的主题发言中首先列举了这样一些数字:从每年的人均药品的支出来看,现在中国大约是不到15美元,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还不到它们的1/10。一些跨国公司也注意到医药产业的吸引力,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跨国公司已经占了我国市场20%~25%的份额,参照国外的经验,我们也可看到中国市场也会从普通药逐渐转向专利药。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药品还是普药,市场占有率是90%,而在发达国家专利药占70%以上,这说明现在医药产业的面临的发展和创新压力是非常大的。

  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情况了如指掌,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们的企图。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的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有意将药品销售扩展到我国的中小城市。瑞士诺华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李振福以青蒿素为例,介绍了跨国公司与中国在研发层面上的合作,并希望有所扩展。到2005年,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诺华公司还建立了首个原料药的生产基地,这些都表明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战场。
  面对虎视眈眈的国外企业,顾宏地认为,现在中国新药的研发和产出能力非常弱,资金投入很有限。中国投入新药研发的总费用还不到国外一个新药研发费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还不能开发出可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竞争的新药。在我国知识产权需要进一步明确、病人对高效力专利药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的经济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我们企业自身的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企药物研发瓶颈:超负荷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
  “95%以上的药品是仿制药,药品附加值低,企业产能过剩,研发能力弱……”任何对于中国医药产业稍有关注的人都可以列举出很多诸如此类的弊病。但是仍有一些人士坚信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机,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万全药业集团(中国)公司总裁郭夏就是其中一位。
  郭夏将中国的化学制药分为四个阶段:仿制药、仿创药、国际委托研发非专利药和创新药。国际非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按照北美、欧洲的法规,一个是按照本地化的法规,仅仅是法规的不同就会造成进入世界市场的巨大差异。他认为,四个阶段研发的升级推动了中国制药工业的产业化升级。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委托研发。跨国公司决定在亚洲市场委托加工,目前来看,会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做出选择。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原因,印度比我们有优势。从市场的角度看,201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五大药品市场。中国有优秀的研究人员,所以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研发外包的中心。据他介绍,
跨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包研发投入,这对于中国是个很好的商机。中国很多企业已经参与到创新药的委托研发中,而且很快就会有少量企业进入到创新药的研发中。

  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公司就是致力于药品研发的企业。提及为什么会走这样一条高风险的道路,该公司王海波总经理表示,首先,创新是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全球医药产业进一步集中,美国占了88%,前十强的医药企业占到了全球医药市场份额的50%,2003年他们的研究经费已经达到了370亿美金。其次,中国政府对于商业贿赂打击力度的加大,导致同质化的商品只能以价格取胜,企业在价格战中筋疲力尽。第三,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备受瞩目,发达国家专利在中国被遗忘的情况会很少,我们会面临仅拥有技术,但没有新药可做的局面。目前中国的医药市场只占全球的2.3%,而药品审批数却
远远超过美国,我们生产那么多的药却只能创造很少的价值,药品的价值得不到医生的认可。
  在过去的12年中,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公司已经有了32个发明专利,19个产品线,预期在两年内会有5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即便是这样,王海波仍然高兴不起来。“基因工程在中国有将近15年的发展,而我们今天发现,可仿制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已经没有什么被遗漏的位点了。这需要我们在源头上创新。”但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承担风险。他介绍说:“在中国的10年中,我们的花费超过4亿,通过转让成果获得的收益仅为1.1亿元,至今仍然没有盈利。我们的市场只占2.3%,如果我们的研究不能被国际同行认同,未来成果的价值就不足以补偿研究投入的资金。”对于国内的竞争环境,王海波表示,相关部门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尺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都还有欠缺。

  企业并购:1加1不一定大于2
  1998年到2002年,世界上发生了8起大型医药企业的并购事件。通过并购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的运作成本。但是人们也发现,并购并没有提升创新能力,一再并购也没有拉高股票市值。中国一些资本运作企业认为,三九制药、云药集团等的资源整合总是“风声大,雨点小”。业内人士解释说,有一些并购和整合完全是为了做大企业,在产业结构和研发方面并没有更多的互补。企业并购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只有创新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并购的困难还来源于国内的税收制度。企业所得税是由企业缴纳给各地的税务部门,不同地区的企业并购必然带来财务的转移。为了保证地方的税收,一些部门就会千方百计阻挠企业的并购计划。另外,企业之间的并购不应是盲目的,还要考虑到原企业的产业结构,要么扩展优势项目,将企业做大;要么形成一条龙的结构,把企业做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业绩虽然连续几年在全国行业中名列前茅,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过任何企业并购。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表示,扬子江目前还没有并购的计划和目标。他认为,一定要反复考察被并购企业的情况,确定并购行为将对企业的产品线、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有所扩展。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