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严谨治学、辛勤育人,“一支粉笔,写尽青春年华培育桃李无数;三尺讲台,洒满恩师心血教诲学生万千”。她以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教育、引导学生,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并以优秀的教育成果回报社会。
她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带领一批教师将现代医学、生物学知识与技术用于中医药教学与研究中,开启一个学科,影响一个时代。
她是管理队伍的佼佼者,井井有条进行教学计划安排等一系列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等工程项目,并获得成功。
她是大家的贴心人,善良的举动、温婉的笑容、无私的奉献,多次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正如人们的评价:“作益友五载相处情重如山,为良师终生受教获益匪浅”。
沉潜不张扬,平凡亦明艳。时值教师节,我们追寻王明艳平凡的人生轨迹,感怀她不平凡的生命价值,缅怀她“淡极始知花更艳”的风格,学习她的“烛炬风范、厚实人生”。她51岁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人们心中。
在人们脑海里,恪尽职守的王院长还在办公室里,或参加会议,或安排工作,或撰写论文……
在人们心目中,治学严谨的王老师还在教室、实验室里,或上课,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或解答学生疑问……
在人们回忆中,和蔼可亲的王大姐还在校园、走廊里,为同事排忧解难,为学生捐款捐物,为朋友送去叮嘱与鼓励……
2014年5月10日,正在参加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和开题报告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明艳教授因脑动脉瘤破裂而突然倒下了,给她的领导、同事和学生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缅怀:一个电子纪念册
2014年8月18日,王明艳教授追思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这是一个气氛凝重、令人心痛的会议。王明艳师者的形象和逝者的身影交错重合,成为人们无法更改的情感断章。
“我做了个电子纪念册,希望把王老师最美的一面留给大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旭流着眼泪,递过来一个U盘。
U盘收录了王明艳各个年龄段的照片,她求学时的风华正茂、教书时的自然大方、实验时的认真谨慎,都留在了纪念册上,也留在了人们心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写满扉页的留言与寄语,有评价,有思念,有伤心,有不舍,有学习,有决心,句句寄托了难忘之意,字字表达了崇敬之情。
“你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教师这个岗位;你用51年的青春岁月,诠释了别样的生命含义。”
“在学校的很多地方,会想起多少次的不期而遇。你开心爽朗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你走得那样匆匆,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却留给了无尽的思念与不舍。你不知疲倦的奔波与忙碌,操心着我们学生的点点滴滴。愿您安息。”
“敬重于您的执着,钦佩于您的渊博,感念于您的乐观,永不忘这份师生情!”
对于她的过世,很多人无法接受。追思会上,自发来送别的人群使得学校预先安排的车辆一时难以承载,大家都是为了来看她最后一眼,送她最后一程……
难忘:办公室最后的灯光
“王明艳这辈子做了很多事情,80岁之前的事,50岁之前就做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姚欣说。
她每天早早地来,迟迟地走。即使当天没课,早上7点她也准时到校。每天晚上下班,姚欣都会看见王明艳办公室还亮着的灯。姚欣知道,王明艳又在加班了。
其实,不仅晚上下班晚,中午也是一样。姚欣曾多次喊王明艳去吃午饭,她都说不去,而推开办公室,便总能见到等待她解答问题的学生。即使有时一起吃饭,王明艳也不停接电话。让她吃完饭再接,王明艳回答,如果不接电话,可能会影响某个问题的解决。
在国内这样,在国外也是如此。曾与王明艳一起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张旭回忆,每天所有人都睡觉了,王明艳仍然不睡。有时夜里12点醒来,发现她还在学习和下载文献。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王明艳以第一作者在国外杂志发表英文论文1篇,并指导其他同事和学生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她勤勤恳恳地做教学,一丝不苟地完成课题实验和数据梳理,认真负责地指导每位学生科研,经常忙到一碗泡面、一杯开水就是她的午餐,忙到在她的日历中没有了“节假日”和“双休日”。
感动:“学校是我第二个家”
一组数据记录了王明艳的出色业绩: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0余项,出版论著13部,发表国内外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先后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今年,王明艳被追授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这是她自2010年以来第二次获得这个荣誉。
这些成就和荣誉是她用生命换来的。26个春秋,大到科研课题方向的确立,小到一个实验数据的核算,从教学任务的布置安排到每个学生课业的完成,她都亲力亲为。她经常开玩笑:“学校是我第二个家,办公室就像客厅,实验室好比书房。”
2005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紧张而忙碌。王明艳此时身患子宫肌瘤,由于出血而致贫血,经常头晕。医生让她尽快开刀,她怕影响工作,就一直拖着没去。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子宫大出血,把校车座位都染红了,才去医院做了手术。
2013年,王明艳的一颗门牙掉了,医生说补牙周期很长,她说等工作稍微闲一点再去。就这样拖了一年多,直到她走的时候,这颗门牙还没有补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老师赵凤鸣满脸泪水地讲了这些故事。
时任基础医学院教学秘书的王毛妮回忆道,2012年,学校“新疆班”有门“遗传与优生”课程。就在开课的前一周教务处打电话说,没有老师来上课。王明艳主动承担这门课,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撰写教案。结课时,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教学评价很好,教务处也给予了肯定。
追忆:“有困难就来找我”
“有困难就来找我。”王明艳这样告诉她的同事、朋友和学生。她自己生活非常节俭,对别人却非常慷慨。
学生江励华能顺利读研,与王明艳的无私帮助分不开。江励华当时已经参加省药监局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已无异议。但她一心想考研,却受到家人的极力阻挠。家人故意在经济上钳制她,不给她去广州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路费和住宿费。
无奈之下,江励华给王明艳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她的困难并向老师求助。王明艳立即给她汇来一笔钱,并对她的家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江励华顺利参加入学考试并被录取,开启了她日后的研究生涯。
2007年,基础医学院教师许冬青准备申报副高职称,适逢申报最后截止日期,突然赶上妈妈病重。许冬青若赶着回去探望母亲,职称申报的材料就得耽误。她在左右为难时想到了王明艳,并请她帮忙整理材料。
话还没说完,王明艳就答应了下来:“你放心,赶紧回去照顾妈妈吧。”许冬青后来才知道,王明艳为了帮自己准备材料,那天一直忙到凌晨4点。
思念:南师大校史馆老照片
“王明艳当年是南京师范大学三个学习标兵之一,校史馆中至今还保存着她学习的照片。”校友吴海涛说。
王明艳1988年毕业, 与她同一师门的张旭1989入校。张旭当时并不知道王明艳,但3年来,却一直深受王明艳的影响。
原来,两人都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并师从同一个导师。每次做实验,大到实验流程、抽屉设计,小到洗瓶子、瓶子摆放等每一个环节,导师都会说,王明艳在这儿,会怎么怎么做。3年中,张旭一直聆听着王明艳的点点滴滴,后来毕业时,她也选择了师姐所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
“王院长一直平平凡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但在我们心中,她就是雷锋式的人物。”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马健哽咽地说。
“王老师的笑容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她是我工作上的依靠,生活上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她在人们心中的不凡地位。
王明艳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51个春秋,虽然未能拥有生命的长度,但她却活出了生命的厚度。
正值英年的王明艳离去了,她没有叱咤风云的惊人事迹,没有动人心弦的豪言壮语,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使人折服,令人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