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日,202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医院共同承办。
大会以 “打造新外科,迎接十五五”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西医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特别邀请全国名中医李曰庆教授、江苏省国医名师许芝银教授、江西省国医名师喻文球教授到场指导工作。
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院原副院长马朝群教授主持。马朝群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本次年会是中医外科领域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旨在推动中医外科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在欢迎辞中强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传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探索发展中医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医外科学,推动学科走向现代化。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裴晓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主题“立意深远,恰逢其时”,要在传承千年外科智慧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中医外科迈向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费忠东代表学会致辞。他指出,江苏作为中医药大省,在中医外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显著的现代成就,应继续通过名医传承、科研创新与现代科技融合,推动中医外科持续健康发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朱岷在讲话中强调,中医外科既要传承经典,也要续写新篇,外科医生手中既要有精准的“刀”,心中也要有智慧的“经”,促进学术与临床的深度融合。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通过线上方式致辞。他表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要以党建引领学术,以新外科开辟新赛道,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医药,培养扛起中医发展大旗的顶尖专家。
主论坛围绕“活血化瘀法在男科疾病的应用”“外科中药新药研发”“外科医生素质培养”“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新模式”“中医外科传承创新”“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全国名中医李曰庆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朱永康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红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江志伟教授、马朝群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苏祥飞教授等先后作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疾病和诊疗操作规范标准》发布会 ,由苏祥飞、裴晓华、马朝群、曹建春、夏仲元等专家共同发布,标志着中医外科标准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随后,曹建春教授就《化腐清创术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做相应解读。
夏仲元教授就《甲状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做相应解读。
本论坛由曹建春教授开场,聚焦糖尿病足、冻伤、静脉溃疡等常见难治病,王万春、张磊、阙华发、曹烨民、周建大等多位专家从指南解读、临床实践、理论创新等角度展开研讨。

整场议程由马朝群、彭志坚、曹建春、陈德轩等专家分段主持,研讨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论坛总结裴晓华主委讲话,指出本次疮疡周围血管疾病分论坛议程紧凑、内容深入,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报告内容既涵盖了冻伤、糖尿病足、静脉溃疡等常见难治病的规范化诊疗与最新进展,也触及了筋道理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等前沿与精髓领域。全场贯穿了“规范、创新、融合、实用” 的核心精神,不仅显著提升了与会同仁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更为推动本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与学术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论坛聚焦于甲状腺与乳腺外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前沿进展、临床难点与转化研究,汇聚了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专家与中坚力量,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学术盛宴。论坛开幕式由陈前军与卞卫和两位教授共同致开幕辞。
整个议程由张晓清、刘丽芳、吕钢、吴雪卿、李静蔚、蔡卫华、王高元等专家分段主持,研讨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裴晓华教授以《基于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的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研究思路》为题,高屋建瓴地分享了国家级协作项目的顶层设计。他深入剖析了该疑难并发症的现状,提出了将中医“络病”理论、辨证论治与现代康复技术、循证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路径,为攻克这一临床难题指明了方向。
刘胜教授带来了《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思考》的权威报告。他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在减毒增效、调节免疫、防止复发转移中的独特作用和临床应用策略,为治疗这一最具挑战性的乳腺癌亚型提供了新的希望。
姚昶教授汇报了《基于临床三黄煎剂改善乳腺癌微环境院内制剂开发》的转化研究成果。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将临床效验方“三黄煎剂”通过现代药学研究,开发成院内制剂的完整路径,并展示了该制剂在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进展方面的实验证据,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优秀范例。
周君教授的报告《伊那利塞 开启内分泌精准新时代》聚焦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突破。她介绍了一种名为“伊那利塞”的新型内分泌药物,详细讲解了其精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数据及在耐药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更新了大家对内分泌治疗格局的认知。
会议进入讨论环节。程旭锋、樊凤英、倪毅、张董晓四位专家就前述报告中涉及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策略、淋巴水肿管理、中药制剂研发与临床应用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碰撞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苏磊教授分享了《通过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优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他介绍了一项精细化的外科前沿技术,通过关注这一特定淋巴结,能够更精准地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手术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
刘晓菲教授报告了《射频消融技术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她系统展示了射频消融这一微创技术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中的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疤等,并分享了操作要点与并发症防治经验,体现了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发展趋势。
邵华教授专题讲解了《甲状腺疾病外治疗法》。他系统梳理了如穴位贴敷、中药箍围、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节中的具体应用,丰富了甲状腺疾病的非药物、非手术干预手段。
陈德轩教授压轴出场,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策略与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他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入手,结合最新国内外指南,详细阐述了从免疫调节、甲状腺功能纠正到症状改善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管理策略,强调了中医药在早期干预和全程管理中的核心价值。
裴晓华主委最后作论坛总结,指出本次甲乳外科分论坛成功展现了当前领域内 “中西医深度融合、精准与微创并进” 的鲜明特色。会议内容覆盖了从前沿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精准外科手术到中医特色疗法的完整链条。无论是乳腺癌领域的淋巴水肿难题攻关、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突破,还是甲状腺疾病的微创消融技术与外治拓展,都清晰地表明,中西医结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深入到病因认识、治疗方案优化与预后改善的各个环节,正在为甲乳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微创、全面和人性化的诊疗新选择。
本论坛深度聚焦于中医外治技术的现代化探索、规范应用与临床拓展,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学术盛宴。
论坛开幕式由唐艳芬教授致开幕辞,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专家就外治疗法、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推拿、毫火针治疗、微创镇痛技术以及慢性创面修复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整个议程由薛倩一、傅良杰、郑雪平、沈恒山等专家轮流主持,讨论深入,互动热烈。
尹海燕教授以《外治疗法与皮部理论》为题,从理论源头进行了深刻阐释。她系统梳理了外治法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通道起效的科学内涵,为各种外治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经典理论支撑,强调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根本原则。
李井彬教授分享了《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中医科中的应用》。他站在现代综合医院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针灸、贴敷、耳穴压豆等外治技术融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并分享了在管理、培训及推广方面的宝贵经验,展现了中医药在主流医疗体系中的强大生命力。
王小平教授报告了《中医外治结合血管介入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他展示了一种“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高效模式,即在现代血管介入技术解决“瘀阻”这一病根的同时,结合中药化腐生肌外治法处理局部“溃疡”,取得了1+1>2的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范。
薛明新教授讲解了《中医推拿在产后状态康复中的应用》。他将传统推拿手法与现代产后康复理念相结合,针对产后疼痛、盆底功能障碍、体态异常等特定问题,制定了一套系统、安全且有效的手法方案,拓展了外治法在专病康复领域的新领域。
张彩荣教授带来了《毫火针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探讨》。她详细介绍了毫火针这一特色技法的操作要点,并通过临床数据与案例展示,证实了其在激活局部气血、促进色素再生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这一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中医方案。
陶高见教授汇报了《微创技术在癌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他重点介绍了在影像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现代微创介入技术,如何与中医“不通则痛”理论相结合,用于处理阿片类药物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癌痛,体现了中医外治思想在现代技术中的延伸与应用。
吕志刚教授的报告《从首做到超声引导下可视化来探索小针刀治疗手指腱鞘炎规范化之路》极具创新性。他展示了如何利用超声技术实现小针刀操作的“可视化”,精准定位病灶、避开血管神经,从而大幅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传统技术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树立了标杆。
黄子慧教授的报告《基于“徐氏消毒生新外治法”慢性创面微生物-免疫共平衡的组织修复》从微观机制层面揭示了外治法的科学性。她深入阐述了该流派外治法如何通过调节创面菌群平衡和局部免疫状态,打破慢性创面的恶性循环,促进愈合,为外治法的疗效提供了前沿的生物学解释。
本次外治法分论坛成功勾勒出中医外治技术 “理论现代化、技术可视化、应用精准化” 的清晰发展脉络。论坛内容跨越了从经典皮部理论的深度阐释,到与血管介入、超声引导、微创治疗等现代高科技的深度融合,再到在产后康复、癌痛、慢性创面等疑难领域的创新应用。全场报告充分证明,中医外治法正摆脱“经验医学”的单一标签,通过与现代科技交叉融合,在提升疗效、确保安全、阐明机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现出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次年会构建了高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展现了中医外科在传承经典、拥抱现代、规范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推动中医外科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建设江苏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