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大有可为!江苏医生参与制定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全新发布
点击次数:36次2025-10-15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权威技术文件,该《指南》于2017年首次发布,本次是继2020年后的第二次全面更新。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静教授主持发布会,江苏省中医院方祝元教授被聘为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第三届副主任委员。


图片


据介绍,《指南》2017年首次发布,从2020年8月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讨论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中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首次写入西医高血压指南。更新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牵头负责。在方祝元教授带领下,专家团队通过系统的文献复习、多轮现场研讨和广泛的基层调研,共同完成了《指南》中医药部分的修订与完善工作。

2025版《指南》在保持循证医学为核心、基层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内容进行了系统优化。此次重点更新以下内容:在体系结构上,“高血压与中医药”章节进一步扩展,在原有辨证论治基础上充实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统运动方法与综合调理等内容,补充了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领域的特色,构建了更为完整的中医药防治体系。新版《指南》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实施留有灵活空间,中医药内容的系统扩充充分彰显了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为提升基层管理能力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撑。

在中国心脏大会期间,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蒋卫民教授代表方祝元教授就中医药在基层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作了专题发言。他从中医整体观与历史渊源出发,强调了中医药在高血压全周期管理中的特色与优势。蒋卫民进一步阐释,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全程防治策略,与现代高血压全周期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对血压处于140~159/90~99mmHg的患者,中医药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方面具有明确优势;对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治疗、延缓靶器官损害方面亦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医强调整体辨证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有助于实现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整合管理与血管总体风险的优化控制。

发布会上,专家认为,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高血压患病率持续攀升,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并发症负担日益加重。《指南》的更新,旨在为基层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技术支撑,助力实现“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一背景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的精神,已成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中医药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其防治策略作为系统性的特色章节被纳入《指南》,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的理念。随着中医药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日益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院士在发布会上强调,基层是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新版《指南》的发布与推广,对提升基层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夯实健康中国建设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医牵头人方祝元教授表示,下一步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导下,系统推进中西医结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祝元教授指出,专家委员会将重点推动高血压防治策略从以医院治疗为中心,向以社区综合干预为中心的模式转变。通过构建分层分级的管理体系,实现高血压防控重心的下沉和关口的前移。为保障基层诊疗质量,将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宣教与效果评估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守门员”能力,推动高血压管理实现同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祝元教授强调,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疗效数据收集与循证医学研究,通过科学评价和证据积累,深化对中医药在协同降压、症状改善、并发症延缓等方面作用机制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全周期管理中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来源:交汇点


END


图片
识别二维码
立即关注“江苏中医药”
阅读 295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