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朱良春荣膺中国中医药报年度新闻人物
点击次数:2672次2006-2-9

    www.jstcm.com   2006年2月9日  12:13:50

    朱良春从医70年,是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之一,擅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有“虫类药学家”之称。他博采众长,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而不拘泥,锐意创新,颇多建树,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理所技术顾问、中华中医风湿病学会顾问,是国务院授予的“杰出高级专家”。他年近九旬,仍在为振兴中医事业发挥余热。去年中国中医药报及《健康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多家媒体对他作了全方位报道,其中在中国中医药报见报达14次之多。
  注重辨证论治,潜心虫药研究。朱良春早在1962年就在《中医杂志》发表专文,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他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于辨证论治有深入的研究。2003年广州SARS疫病流行期间,他应邀参加广东省中医院的远程会诊,有一位77岁患者,在大手术后并发非典,昏迷不醒,汗出如雨,四肢冰冷,脉细如丝,病势危笃(进入重症监护室抢救),主管医师用中西药治之不效。他经过认真分析后指出:厥证有阳厥、阴厥之异,安宫牛黄丸是凉开,用于阳厥;此属阴厥,建议用温开的苏合香丸。用后果然立见效应,不久痊愈出院。2003年7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为表彰朱良春在抗非典中的杰出贡献,特授予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朱良春青年时代就对虫类药潜心研究,1963~1964年,他在《中医杂志》连续发表了《虫类药的临床研究》,1981年又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首次系统总结了历代运用虫类药的经验,并用于恶性肿瘤、血液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肝硬化等诸多疑难重症治疗,收到草木药不易取得的效果,被同道称之为“虫类药专家”。
  自创新方,追求疗效。朱良春苦心孤诣地千锤百炼自己的新方,如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等)的“益肾蠲痹丸”,经30多年的临床观察,疗效较佳,1985年曾系统观察顽痹200例,总有效率为97%, 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新药证书,1991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同年益肾蠲痹丸的临床实验报告在北京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宣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受到原诺贝尔医学奖励基金会纳罗顿斯强主席的首肯。
  无私传授医术,培养发掘人才。朱良春先生精勤不倦,著述甚丰,70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中医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医学入门》(合著)、《汤头歌诀详解》(合著)、《传染性肝炎综合疗法》、《章次公医案》、《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用药经验》、《医学微言》、《章次公医术经验集》等。曾多次应邀外出讲学,足迹遍及全国及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朱良春对学生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在他担任南通中医院院长期间,多次深入民间,礼贤下士,寻访有一技之长者。著名蛇医季德胜,以及陈照、成云龙等民间医生在他的帮助下,有的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有的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1992年,他率子女创办了全国首家由名老中医任董事长的民营中医药科研机构——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至今已正常营运了13年,为来自国内外的20多万疑难杂症患者诊治,有效率达90%以上。朱良春率子女创建的国内首家虫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到了国内专家及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支持,已在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
  落实“三名战略”,传承名医学术。为了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倡导的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让中医药在21世纪成为防病、治病的主流手段,2004年朱良春在广东国际中医药研讨会上,萌发了举办“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的念头。他的这一想法得到邓铁涛和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等的支持,很快有12位名老中医在《倡议书》上亲笔签名。经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于去年6月28日在南通市隆重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和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唐由之等著名中医药专家出席了会议。论坛围绕“如何继承国粹、保护国宝、发扬先贤学术思想、传承名医独到经验”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为加速继承、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推动中医传承工作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他不顾89岁高龄,连夜审阅论文,并担纲了会议论文集《名师与高徒》一书的主编。“朱良春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中医药事业发展呼唤更多朱良春这样精通中医药学术的名医”。
  去年11月,朱良春教授不顾年事已高,旅途劳顿,赴京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在大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的专题演讲,结合数十年的切身体会,论述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 (龚明)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