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中医对外传播需理论先行
点击次数:2642次2006-1-6

    www.jstcm.com  2006年1月6日  10:56:27

      中国中医药报讯  (记者厉秀昀) 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授满晰博(Manfred Porkert) 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医传播应该采取理论先行的策略,即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医的理论影响,编写中医教材,多翻译中医的一些著作。中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并接受了中医理论,就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满晰博是中医传播的一个积极践行者,他早年从事汉学研究,后来开始对中医感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1978年满晰博在慕尼黑创办中医学会,1980年创刊《中医杂志》,满晰博还发起成立“国际中医学会”。“我30年前就说过,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是真正的生命科学。”这样的话出自一位外国中医学者之口,让人叹服。
  谈到中医的对外传播问题时,满晰博认为,中医的对外传播有很多困难,比如用药限制、医技水平不高、国外对中医了解不足等。在国外,中药应用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大部分地区没有中医中药,所以只能从事推拿、针灸等医疗活动。虽然美国和加拿大有的地区华侨可以使用中药,但这只是个别的情况。而且,在国外行医的中医人员也比较复杂,有的是西医出身,有的只是掌握不多的中医药知识,实践操作水平也不高,甚至不能叫中医,这就自然影响了中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另外,多数人不了解中医,甚至认为针灸就是中医,把针灸和中医划等号,对中医概念的理解很狭窄,存在巨大偏差。 在国内,我们常说,中医关键要看疗效,但是在国外,由于上述情况决定了中医在发挥疗效方面难以展现优势,所以,满晰博才提出中医对外传播需理论先行的观点。
  满晰博教授在中医理论的传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在早年接触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打算翻译中医著作,但是发现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中医的概念如“温、热、寒、凉”,“虚、实”等,不可能进行字面意义的简单翻译,必须做深层次的阐释。于是他开始进行中医术语的翻译工作,发明创造了很多新的对应词汇。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正担任《国际中医规范词典》的执行主编。20世纪70年代,他撰写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等书译成英、法等文字,流行于欧美,屡屡再版。他说,中国应该多做一些翻译的工作,把中医的内涵介绍给世界。翻译是中医走向世界、进行理论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