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中医药科技论文问题不少
点击次数:2830次2005-12-30

 www.jstcm.com  2005年12月30日  9:15:57  健康报

     中医药科技论文,是反映中医药科学研究心得、体会、经验、成果、动向的重要手段,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科技队伍的日趋壮大、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科技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一分为二看,当前中医药科技论文的撰写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图书期刊审读专家,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表述的内容和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
  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以能真实反映出自己所报道的科研和实践过程为目的。不少论文作者根本不懂得这些基本的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
  统计学处理问题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论文的统计学处理既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又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助计算,要么干脆拿别人使用过的结果,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随便做起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出能够为设计“效果”服务的假阳性来。有专家对近20年来我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审查,发现统计学误用率平均高达80%;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的论文,也有50%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错误。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取得了基本相同效果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它证明了不同的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其实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优效性结论虽然是我们每个科研者的愿望,实际上是不容易取得的,能取得等效性,甚至非劣效性结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实在结果。
  论文文采不足,语法错误较多。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为表达手段的一种文字信息。科技论文也不例外,尤其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药科学的论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医药著述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字功夫的。不少中医药论文都表现出文采欠佳的倾向,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文气不足,滥用字、生造词、语句不通、标点乱施等语法错误并不罕见。在被人们视为文人荟萃的中医界,如今搞文的不文——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的问题绝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从学校教育开始并不断延续下去。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