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药产业再一次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自1996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号召以来,至今“中药现代化”已经走了10年。10年来,中药现代化进展如何?中药产业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
近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首届炎帝神农中药发展论坛主席任德权在论坛的首个演讲中抛出了“屈指10年的中药现代化进展如何?今后将怎样走下去?”这样一个话题。
中药现代化的国内外演绎
在任德权看来,“中药产业正全面向现代化推进。”这体现在国内的中成药剂型、包装及其内在质量控制和中成药生产装备、环境、管理与规模等显著变化,中成药企业已经全面实现了GMP;在中药农业方面,以GAP的推行为发展方向,向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从包装现代化开始正在向规范化、规模化和全面实施GMP进军。
对于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各界逐步达成了共识。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邹健强指出: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完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使中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升华,从而引导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医药市场的潮流,以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过程。
谈到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兴奋地说,这几年,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欢迎,而且发展很快。目前,世界草药市场的总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且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可望增至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共有中医教学机构1500多所,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50多万名。董志林介绍,英国近年率先对中医药进行了系统立法,合格的中医师和针灸师是受法律保护的;针灸治疗费用在很多欧洲国家可以全部或部分报销,其中瑞士可全部报销;美国近年也专门成立了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资助了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项目。
挑战和机遇相伴
在现代科技支持下,中医药发展迅速,但中医药现代化也面临着种种有待克服的挑战。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中药的注册管理就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关工作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副司长谢晓余谈及中药注册时表示:尽管国家局从成立之初至今在有关中药的法规体系建设、中药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中药国家标准制定、中药品种保护、中药注册日常工作、中药地方标准整顿等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待完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一步也会针对中药的有关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和改善方案。
从另一个角度讲,董志林认为,国内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所做的实际工作很不够——如制药行业“小、散、差、乱”现象严重;向国际宣传中医药的力度不足;大部分企业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或盲目投资;主要靠原材料和半成品低价售给国际市场,然后在国外加工成品,相当部分又高价返销中国;只有很少资金投入搞科研,无法开发出国际性的产品来。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提出,近年来,中药资源的破坏和短缺可能影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思考
事实上,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中药现代化”在其进行10年后的今天,已经被评价为“取得重大进展”,但面对未来,却仍需要更加深入和成熟的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高思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今后的“中药现代化”:在加强中药理论研究、促进中药学术发展的同时,加强防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药标准研究,并搭好生产技术平台、构建中药创新体系。
董志林也建议,政府应该将中医药推向世界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尽快成立相关组织,加强与世界各国传统医药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解决中药资源问题,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教授认为,应该继续大力促进中药材GAP产业化发展,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组织化和市场化;以企业为主体,实现共建、共管、合作、交流的理念,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风险。
高思华认为,从整体而言,中药现代化推进的10年来,不仅带动了中药农业的形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药工业、商业的规模和效益都不断提升,中药产业的雏形开始形成。今后,面对全人类的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向多元化发展,以及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如何从降低医疗保健费用的巨大投入方面谋求新的出路。在新形势和新机遇下,中医药业界应该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刘正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