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汇要 > 江苏中医药信息 > 2011年
《江苏中医药信息》2011年第3期
点击次数:4163次2013-1-11

目录

  工作动态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陈亦江视察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扬州市召开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
  外省市借鉴
  ◆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探索
  信息快递
  ◆江苏省卫生厅、省委组织部领导莅临产学研基地视察
  ◆徐州市中医医政管理会议在市中医院召开
  ◆泰州市召开2011年中医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
  ◆无锡市中医医院隆重举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揭牌仪式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出连日全天候中医专家门诊
  ◆无锡市中医医院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徐州市中医院与连云港市中医院建立医院管理互查机制
  ◆南通市推进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扬中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被评为镇江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东台市中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高邮市中医院联合报纸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陈亦江视察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3月9日,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专程来到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实地视察了研究中心的办公新址。
  调研中,陈亦江首先听取了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亚博关于中心发展构想的工作汇报。陈亦江对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设立以及办公新址的启用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设立是江苏中医药工作的一大创举;同时强调,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一定要名副其实,要切实通过自身工作的开展,为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当前,一定要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新农合”中的重要作用等一系列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作出应有贡献。他要求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大力加强江苏中医药发展历程的整理、研究,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展示江苏中医药雄厚底蕴和特色优势的重要窗口。
  陈亦江指出,《江苏中医药》杂志和省中医药系统学会的工作是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江苏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定要花气力继续把杂志和学会工作做好。陈亦江就此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努力办好《江苏中医药》杂志。《江苏中医药》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通过杂志体现江苏中医药的研究水平和前沿进展,使其成为展示江苏中医药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学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一定要把学会活动做精做优,创出品牌。中医药系统各学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大力加强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学术交流、人才举荐,继续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要切实做好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评奖工作。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要以这项工作为抓手,大力促进江苏中医药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科技创新,力争在2-3年内能使评出的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特别是一等奖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
  陈亦江表示,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将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全力支持,并将积极委托中心承担相关事宜。他要求,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认真围绕中心职能,进行科学谋划,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全国中医药界独树一帜的特色品牌。
  江苏省卫生厅巡视员、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吴坤平一并参加调研并讲话。他强调了设立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意义,并勉励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全体人员要以中心成立为契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全省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冯广清)
  
  2011年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3月25日,2011年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召开。市卫生局纪委书记史洪林主持会议,胡万进局长、兰青副局长、潘淮宁副巡视员到会。兰青副局长传达了2011年全国、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胡万进局长作大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度全市中医工作,并对2011年中医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他指出,今年的中医药工作要做好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医院管理、挖掘中医药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等5个方面的工作。会上,雨花台区卫生局、南京市中医院、浦口区中医院、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各区县卫生局分管局长、各级中医院党政负责人、各级综合医院分管领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非公办医疗机构代表、中医药学会代表及市卫生局有关处室领导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南京市卫生局中医处)
  
  扬州市召开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

  3月22日,扬州市召开了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医药及扬州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0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经验,表彰激励先进,部署“十二五”及今年工作任务。上午,实地参观了广陵区湾头镇、邗江区杭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工作现场。下午,仪征市和广陵区卫生局、扬州及高邮市中医院、邗江区杭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家单位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会上还表彰了2010年扬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10年扬州市中医药优秀信息员。市卫生局尹亮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尹局长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一)中医机构建设不断完善。(二)中医药服务内涵得到加强。(三)基层中医药工作继续巩固。(四)中医药队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五)中医药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六)中医药文化建设富有成效。

  尹局长简要回顾了我市“十一五”中医药工作成绩。他说,过去的五年,全市中医药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工作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促进中医药发展意见精神,成立市、县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打牢基础,项目推进,特色引路,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有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1012个,中医床位2369张,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9.41%、18.04%。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为1433人,较“十五”期末增加122.86%。全市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4所,二级中医医院1所。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89.03万,年出院病人为5.59万人,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9.93%和111.01%。五年来,全市中医医院新增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全市“十一五”期间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投资共3309.4万元,比“十五”期末增加271.84%。全市建成全国中医重点专科1个,全国农村中医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含针灸理疗康复)建设单位5个,省级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1个,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项目单位1个,扬州市级重点专科17个。全市100%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100%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治疗方法。建有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单位1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建设单位6个;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全市以县、乡、村为单位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率达100%。积极启动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建有国家级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1家,省级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5家。全国、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3名。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30名;完成了对全市274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12个课题获得省级中医药局科研立项。建成并开放扬州市中医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中医药科普知识竞赛和“中医中药中国行”扬州站系列活动,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社区、家庭。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获得全国“贡献奖”1个,先进个人1名;全省组织奖1个,先进个人2名。

  尹局长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医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中医药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增强。中医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继承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传承研究取得成效。中医药文化更加丰富。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强调实施“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切实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二是必须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三是必须更加注重继承创新。

  在此基础上,尹局长全面部署了今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目标任务。2011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围绕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和服务体系,继续推进项目管理,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十二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头。他从七个方面部署了201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任务:(一)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发展意见,深化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扎实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增加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三)切实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四)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五)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大力促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队伍素质。(七)加强中医药科普新闻宣传,着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分管局长、中医(医政)科科长、市中医院领导班子、各县(市、区)中医医院院长、各县(市、区)人民医院分管院长及中医科主任、市直及驻扬设中医科的医疗单位分管院长、中医科主任、扬州市中医坐堂医诊所负责人、受表彰的单位负责人及优秀信息宣传员共73人参加了会议。

  (中医处田华萍)

广东省中医院的改革探索
  广东省中医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医院,目前有床位3150张,年门诊量540多万人次,年住院6万人次(均含分院),连续十四年是全国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在同类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省服务行业满意度测评中多次获得综合满意度第一名。

  一、以公益性为目标,积极进行多项改革

  为了解决改革开放初期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备、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广东省中医院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明确医院发展战略,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提出“四大战略目标”,即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成就一群名医;建立医院的公信力。二是1988年在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率先改革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率先改革人事制度,打破“铁交椅”,实行目标管理。三是率先改造医院环境,上世纪90年代建设二沙岛医院,被媒体称为“宾馆式的医院”和“全国医院建设的典范”。四是率先提出建设研究教育型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医院成为广东省获得国家重大项目的大户,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也落户该院。五是确立中西医结合的长期战略,即使在中医市场一度萎缩的情况下,也始终坚持了下来,为实践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构建大医精诚的医院文化

  广东省中医院的文化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发展至上、人民健康至上、中医事业至上”。在推进文化建设上的主要举措有:

  (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患者投诉剖析会、医疗纠纷听证会、医疗缺陷质询会、服务案例分享会等方式,医院上上下下直接听取患者意见,主动改善流程,优化服务。逐步使“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核心价值理念从“写在纸上”发展到价值观的“落地”,成为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导航系统”。
  (二)创新教育载体,不断加强核心价值理念的灌输。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建立分享文化机制、树立身边典型等形式让全体员工分享服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青年医护人员,采取“院内竞标”的形式,让科室进入“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的竞争,使青年员工在竞标和创建实践中得到教育。
  (三)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医院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在药品采购、设备购置等热点问题上设置严格的监督程序。以职工全面发展为本,在管理上走群众路线,职工参与管理,领导参加劳动,调动医务人员内心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领导干部办公条件和工资收入在医院中处于低水平,荣誉和奖励优先向普通医务人员倾斜。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在广东省中医院,43%的职工是党员,支部书记均由科主任、中层干部担任。所有重大决策,首先召开党员会统一思想,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下,整个医院内部形成了充满正气的小环境。

  三、建设富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如何在维护公益性的同时提高积极性,如何加强对高度复杂医疗行为的管理,是长期困扰医药卫生改革的问题。广东省中医院的做法有:

  (一)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分配机制。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彻底切断工资和业务收入的直接关系,同时让绩效与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挂钩,让分配向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倾斜。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聘任机制。把人才选拔的关口前移,高门槛选拔人才,确保留在医院的都是愿意把中医药当作终身事业,真正有兴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医生和职工。实施以“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深钻研”为指导原则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努力为员工的成长成材创造条件,为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聘任机制,“让合适的人流动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想干的有机会,能干的给岗位,干好了有地位”。

  (三)鼓励员工参与内部管理。民主的内部管理,建立院长信箱,实行职工议案回复机制,定向收集“金点子”,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推行内部分权制衡和信息公开,人事、财务的管理在内部完全公开,采购、招标等由业务部门按标准规程执行,各部门互相约束,院领导不干预。
  (四)严格内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设立行风管理“高压线”,凡是涉嫌以给回扣营销的药品,永久不得进入医院;对于收受红包和拿回扣的医生,直接开除。充分考虑患者送红包的微妙心理,总结出了“收皮退肉、先收后退、返回押金、等值退还”等婉拒红包的办法。
  四、坚持中医特色和优势

  广东省中医院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的定位,切实践行中西医并重。医院住院和门诊中医治疗率分别为66.5%和90.5%,中医处方占83.9%,平均每天配中药饮片近10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刚刚进行的中医特色与优势为主要内容的全国中医院医院管理年检查中,以综合成绩98分名居全国医院榜首。除了中医药在广东的群众基础好之外,这主要归功于符合中医特点的体制机制。

  (一)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转化为现实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广东省中医院针对中医“师带徒、干中学”的特点,花大功夫抓继续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邀请全国名老中医来医院“名师带徒”,吸引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来医院,创造了“跨地区拜师”、“集体带,带集体”的模式,打破中医历史上根深蒂固的门派界限,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二)加强中医药文献挖掘和科研。针对中医基础研究落后的现状,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挖掘和继承中医药精髓,建立起了中医药古籍文献、名老中医经验、中医流派的数据库,使医院成为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的“集散地”,成为全国中医院中科研实力最强的医院。在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诊疗规范和路径,增强了中医知识的可传播性,进一步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又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效控制了费用水平。

  (三)推进学科创新,营造文化氛围。吸收多学科知识,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引进和知识管理等拓展中医特色优势的应用领域。近三年来,每年筹集500万元,设立了中医特色优势科研专项,鼓励针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开展科学研究。同时,通过开展“中医年”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形成信仰中医、学习中医、实践中医、发展中医的信念。

  江苏省卫生厅、省委组织部领导莅临产学研基地视察

  3月16日,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教授、科教处孙志广处长,省委组织部陈东伟处长、以及南京国家高新区的领导,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基地--南京海昌中药集团下属的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江苏海昇药业有限公司视察工作。领导和专家们认真仔细地参观了已经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具有8条生产线饮片车间和9条生产线的中成药生产车间,对产学研基地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全国首条中药饮片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与其相配套硬件生产设备及优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产品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随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董事长蔡宝昌教授向前来参观的各位领导进一步介绍了产学研基地发展的情况,陈亦江副厅长和陈东伟处长等对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核心竞争力,建设产学研基地的思路和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集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们强调,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海昌中药集团已经是国家药典委员会授予的药品标准研究先进单位,一定要抓住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产学研特色,把企业做新、做强,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的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为江苏省培养更多的中药学拔尖和领军人才,为推动中医药向着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高新区朱主任在感谢省卫生厅和省委省委组织部领导对海昌中药关心的同时也表示,今后会更加支持海昌中药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药物联网建设方面,必要时提供专项资助,帮助集团形成中药生产的产业链。

  在汇报会结束之后,领导们又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海昌中药研发中心。各级领导的关怀是海昌人坚持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和生产、推动中药产业规范化发展的不懈动力!海昌中药集团定将为创建全国一流的中药产学研基地、一流的科技型企业不懈努力!

  (南京海昌中药集团)

  徐州市中医医政管理会议在市中医院召开

  3月26日,徐州市中医医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市中医院召开,来自全市六县(市、区)中医院分管院长及医务科主任共20余人参加会议。市卫生局医政处张魁处长、金华副处长,中医处马雪岩处长及及市中医院王心力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徐州市中医院医务处杜跃进主任从医疗质量的管理、医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防范等作了经验介绍。各家中医院均结合自身现况,对医政及医疗质量管理上的经验、不足进行了交流发言。

  市卫生局医政处张魁处长针对全市7家中医医院的现况及开展医院管理年情况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对未来我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作了通报。张奎处长要求,一、医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卫生政策的新动向,寻找分析医疗工作的新问题,思考谋划医院发展的新举措。二、要理清思路探索难点。针对当前医患纠纷的调处、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医疗损害鉴定的启动等新情况要正确认识,积极探索。三、要以基层中医药工作为重点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四、要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五、要继续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六、要继续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最后,市中医院王心力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要求参会的同志要搞好医院医务医政工作,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力:一要积极探索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参与推进中医院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二要着力加强中医院中医药特色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中医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服务管理,促进业务发展,抓好病历安全质量,突出医院特色;三、要着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搞好医院教学,科研创新;四、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善于总结,提高医院宣传的实效性,把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中医医疗工作干得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李延华)

  泰州市召开2011年中医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

  3月19日,泰州市卫生局在姜堰市中医院召开了2011年中医药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省中医药宣传通讯员、泰州市卫生局与姜堰市中医院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中医药宣传指示精神,陈鼎荣副会长就华东六省一市中医药宣传工作情况作了全面系统介绍,各家中医院对宣传工作进行了了交流,参观了姜堰市中医院文化走廊与许氏骨伤陈列室。会议对2010年工作进行了通报,对2011年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统一了认识、总结了经验、分析了不足、明确了思路与目标。

  (泰州市中医处)

  
  无锡市中医医院隆重举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揭牌仪式
  2011年3月28日上午,无锡市中医医院隆重举行“中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暨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揭牌仪式。“二站一所”的顺利落户,标志着医院在医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又跃新台阶。
  2010年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被批准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8月,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填补了我市医疗卫生行业博士后工作的一项空白,是我市首家获得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市属事业单位。
  2010年,无锡市中医医院院士工作站也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批准下建立。医院早在2000年就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陈可冀教授为技术顾问,这极好地促进了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培养,这次牵手陈院士的“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将对提高心血管专业的学术、科研发展水平,提升医院乃至无锡地区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专业科技创新能力注入新的内涵。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无锡市中医医院,一直在积极探索院校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和医学院校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这次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设在中医院,将以“提高中医骨伤科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促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宗旨,在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领域开展新的尝试。
  无锡市中医医院“二站一所”的挂牌运行,是充分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医药高峰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也将促进医院实现从“临床、教学型医院”向“临床、教学、研究型医院”的转变,将成为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新中医院的重要支柱。医院将充分发挥这些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揭牌仪式由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陈卫平主持,江苏省卫生厅、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无锡市人民政府、相关市局、市属医院的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陈可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博雅为无锡市中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锡市中医医院院士工作站揭牌,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桂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揭牌。
  (秦霞玉)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出连日全天候中医专家门诊
  近日,江苏省卫生厅向社会通报了今年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百姓看病满意度的24条新举措,其中大医院知名专家实行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等措施成为最主要的亮点。江苏省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纷纷予以积极响应。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更是由科主任亲自挂帅,率先推出周一、周二连日全天候中医专家门诊,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诊需要。与此同时,该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专家也推出了个人健康资讯网站,全天候为异地患者远程会诊答疑,深受患者好评。
  (通讯员杨璞侯晓云)
  无锡市中医医院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无锡市中医医院从机制入手,开展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化管理工作,分层稳步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设置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化管理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方案制定、中医药特色内涵考核、重点工作督办、资料收集、整理、审核与上报以及新一轮各级重点专科的申报等工作。
  近日出台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化管理实施方案》,主要建立健全了重点专科的五大机制。一是建立重点专科建设的协调机制。由项目办公室牵头,围绕质量控制与特色疗法开展、中医护理进程、科研动态与医籍发掘、特色制剂推广、人才培养、医疗行为等工作要求,建立实施了《重点专科建设年度、季度、月度推进表》,并协调重点专科建设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实施考察,全方位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二是完善重点专科建设督查机制。制定实施了《无锡市中医医院重点专(学)科管理办法》,并通过院长业务查房、药事查房、专家督导查房、科主任例会等形式,定期督查、通报进程。三是完善重点专科建设评价机制。通过约请专家,对重点专科建设情况实施评估检查。四是完善重点专科建设调研机制。组织外出参观调研,寻找差距,推进整改。五是建立重点专科建设资金使用机制。制定实施了《无锡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经费管理办法》,开通了重点专科建设资金使用“绿色通道”,确保了重点专科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及时快捷。
  (无锡市中医医院党办)
  徐州市中医院与连云港市中医院建立医院管理互查机制
  2011年3月18日,徐州市、连云港市两地市级中医院建立医院管理互查机制签字仪式在连云港市中医院举行。连云港市卫生局副局长李秀连、徐州市卫生局中医处长马雪岩、徐州市中医院王心力院长、连云港市中医院杜娟院长等出席了签字仪式,仪式由连云港市卫生局中医处朱利文处长主持。
  为进一步加快苏北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徐州市中医院和连云港市中医院基础管理和内涵建设,持续巩固和提升两地中医院发展成果,经两地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建立了两地市级中医院医院管理互查和评价机制,以此带动两地县级中医院的发展。通过两家医院互查评价和交流合作,进一步探讨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和方向;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坚持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创优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医院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不断增强两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带动周边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共同打造中医药大市、强市目标。
  互查机制的内容,根据中医医院相关管理标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部署的有关要求,采取现场查看、调阅病历及相关资料、走访病人、考核临床医护人员等方式,对医院各项工作考核评价。成立双方中医院管理评价委员会,人员包括医疗、护理、药事、医技、感染控制、综合服务、行风、医院文化等专业,制定各专业互查评价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各评价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根据分工,明确责任,严格遵守评价工作纪律,按照“查实、查严、查细”的原则开展工作。
  同时根据两地县级中医医院的需求,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意见,双方评价专家组可就等级中医医院创建、等级中医医院复核评价,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学科、专科评审等相关工作进行互查考核评价。
  两地互查机制的建立,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改进制度,推动医、教、研良性互动,全面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共促医院发展。
  签字仪式结束后,徐州市中医院组织的互查小组根据《2010年三级中医医院管理年评价细则》要求,围绕管理年活动的八个方面对连云港市中医院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拉开了两地互查的帷幕。
  (李延华)
  南通市推进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为加强南通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药房规范化建设,促进中药药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该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今年年初,南通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及《江苏省中医医疗机构(二级医院)药剂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细则》相关要求,制定印发了《南通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各单位对照标准认真执行,并于3月1日至5日,组织专家对全市六县(市、区)中医院及市中医院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3月11日,该市召开全市中药房规范化建设推进会暨中药饮片小包装应用现场会。会议对全市中医院中药房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着重强调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药制剂等中医药特色方面的工作。南通市中医院就中药饮片小包装应用情况作了介绍。与会代表现场感受了市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给中药房带来的新变化,参观了清洁无尘、高效精确、优质透明服务的中药调剂室,充分认识到中药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南通市卫生局中医处)
  扬中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被评为镇江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日前,从镇江市卫生局传来喜讯,扬中市中医院脾胃病专科顺利通过了镇江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评审验收,这是该院建院近25年来首次建成的地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充分体现了较强的学科建设水平。
  
  脾胃病专科一直是该院的特色科室,从建院始就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科,其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大批的患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服务,在扬中及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008年6月,脾胃科被确定为扬中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为创建江苏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激励技术创新、加大内涵建设、积极引进人才,整合中医肿瘤专科、肝病专科资源等举措,专科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和人才梯队建设都得到了明显加强,专科建设规划的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经镇江市卫生局组织的综合评审,2011年1月被确定为镇江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据了解,该专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胰疾病、消化道肿瘤、各种肝病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断具有较高的水平,无痛胃镜新技术受到了患者的交口称赞,其科研成果荣获扬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聂道鸿)

  东台市中医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春节过后,东台市中医院住院病人急剧攀升,高峰时接近400人,门诊就诊病人也是络绎不绝。就诊人次增加了,服务质量不能降。为深入落实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东台市中医院近日全面启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一是加强对全院职工的思想教育,编印医院的《员工手册》,人手一册,规范服务让言行慎独,牢记使命为天下苍生。二是召开医院老领导、在职职工座谈会,让大家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在新门诊楼大厅内重新布置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病员提供各种便捷服务。投入十多万元安装全彩电子显示屏,向病员介绍特色专科和专家,公示各种医疗、药品价格。在门诊楼二层、三层安排分层挂号和收费,大力推行门诊弹性排班、全日制专家门诊、无假日医院等优质服务措施,极大地方便了病员的就诊。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切实落实好“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
(梅春林)
  高邮市中医院联合报纸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
  
  近日,高邮市中医院与高邮日报联合开辟的《健康之友》专栏已累计出刊100期,这是该院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所展示的主要成果之一,深受群众欢迎,社会反响热烈。
  近年来,该院坚持“中医立院”的办院方向,把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的认识。据了解,该院与高邮日报联合开辟的《健康之友》这档栏目,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刊,每月2-3期,重点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围绕春夏秋冬,宣传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要点、防病治病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医院名医、名科的中医药独特优势。同时,通过举办“冬病夏治”、“膏方养生”等中医特色服务月等活动,及时出刊“冬病夏治”、“膏方养生”专版,让群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感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和独特的魅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放大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效应,提升了医院知名度。

(陈进)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