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学会
新一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宁举行
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2008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学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8年6月28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医药局局长、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吴坤平,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耀新,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刘福在,江苏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陈勃,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钟效雯,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陈德华,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前德,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蔡宝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学会副会长王小宁,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丁义涛,《江苏中医药》杂志常务主编、学会秘书长黄亚博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600余名来自全省卫生系统各相关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和管理岗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高层论坛是继“2003纪念毛泽东同志‘10·11’重要指示发表四十五周年”、“2004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2005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2006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学会举办的又一次大型高层学术活动,从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总结回顾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并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主席台领导:(左起)王小宁、刘福在、丁义涛、钟效雯、吴坤平
徐耀新、陈德华、张前德、陈 勃、蔡宝昌、黄亚博
江苏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兴华专为论坛发来贺信,向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专家、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郭兴华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既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产物,又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形成了我国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道路漫长,任务艰巨,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全省中西医结合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组织,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学会在继承创新传统医学、丰富发展现代医学,特别是在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全省广大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携手并进、团结和谐、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为推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为高层论坛发来贺信
论坛开幕式由黄亚博秘书长主持。陈德华名誉会长代表大会致开幕词;吴坤平副厅长、徐耀新书记、陈勃局长、钟效雯处长分别代表省卫生厅、省科协、省民政厅、省新闻出版局向大会表示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丁义涛教授代表专家致词。会上,王小宁副会长宣读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齐心协力 重建家园——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高层论坛关于全力支援灾区重建的倡议书”,号召全省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积极以各种形式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吴坤平副厅长代表学会和杂志向灾区人民捐赠了3万元《江苏中医药》杂志义卖善款,并作了重要讲话。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吴坤平在论坛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
陈德华名誉会长致开幕词
倡 议 书
向灾区人民捐款
吴坤平在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作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我国卫生工作的一大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的重要体现,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西医结合工作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
在我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作为我省中西医结合领域学科最全、会员最多、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学术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自1981年建会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学会宗旨,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科普咨询,促进人才培养,组织科技开发,加速成果转化,以及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省级学会之星。
今后,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要进一步宣传“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号召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进一步塑造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崇高形象。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知识密集、信息畅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进一步拓展学会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使学会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家。希望全省广大中西医工作者再接再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平台,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艺,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的医术、一流的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在接下来的高层论坛上,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前德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蔡宝昌教授分别作了“东西方医学的分歧与融合”和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专题报告。张前德教授的报告,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了东西方医学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与各自利弊;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历程,论证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蔡宝昌教授的报告,对中药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等11项有效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高层论坛专题报告一(主讲人:张前德)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1个任期届满专业委员会(分会)的换届选举与成立大会。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对专业委员会建设,“十五”的目标是“摸清家底、会员为本、台帐管理、激发活力”;“十一五”的目标是“合理设置、民主办会、科学考评、实现竞聘”。十五期间,学会按照“改革、创新、服务、管理”的总体工作要求和“一家、两网、三库、四化”的总体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网络建设和会员之家建设。2002年会员全面重新登记,按照会员、委员、专家库三个层次的建设思路,通过2003-2005年前后三年的专业委员会集中换届,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基本同步完成了原有专业委员会的调整组建工作,一大批在临床、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学风正派、富于创新、会员公认,又十分热心学会工作,真正关心学会建设,能为促进学科进步,推动学术发展而努力工作的同志推荐和吸收进了各专业委员会。
按照学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2007-2009年,学会启动新一轮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2007年,在总结2003-2005年专业委员会集中换届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竞聘差额选举的方式,对中医药学会所属11个、中西医结合学会所属12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分6次进行了换届调整,换届工作有两大新特征:一是对专业委员会设置与任职作了统一规定;二是采取了竞聘演讲、公开选举的形式,当场宣布结果,当即颁发聘书。主任委员一般由3位候选人竞聘产生,副主任委员一般差额数不少于2人。当选委员充分体现了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学历高、职称高、热情高、年龄低。
2008年换届工作正式启动于1月底,主要经过拟定方案、动员部署、提名审核、数据汇总、名单审定、网上公示、召开换届选举大会等过程。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并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丁义涛、吴升华、王秋萍、赵建宁、张镇静、李七一、沈 洪、殷凯生、姜亚军、张缪佳、王礼文等11位专家分别当选为新一届外科、儿科、耳鼻咽喉科、骨伤科、护理、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脑病、风湿病、实验医学分会(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任期至2011年6月。在晚上召开的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会议上,黄亚博秘书长代表学会对新一届专业委员会工作提出的“十个一”建议,即:1.形成一份计划与总结;2.建好一本分会工作台帐;3.举办一次有影响的活动;4.制订一项专业标准规范(撰写一篇学术进展综述);5.完成一份工作调研报告(提出一项科技工作者建议);6.组织一次送医下乡活动(科普宣传、义诊咨询活动);7.进行一次评优表彰活动;8.出版一部学术(科普)著作(编印一本高质量的论文集);9.发展一批学会会员(委员);10.建设一个新型会员之家。得到了与会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积极支持与响应。
新一届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接受聘书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由学会主办的《江苏中医药》珍藏光盘赈灾义卖活动。本次义卖活动已持续一个多月,得到了学会广大会员、专家的大力支持,首批3万元善款捐赠“5·12”地震灾区。
光盘义卖光荣榜
本次论坛得到了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省科协、省民政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其成功举办将为全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学会也将以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更加广泛地团结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中西结合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结合,更加密切地联系广大专家与会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共创学会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新一届外科分会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