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tcm.com 2005年11月16日10:27:14 成都龙潭医院 邓万发
提要 本文着重从两种科学(结构科学与关系科学)的概念、内涵,以及科学与人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等多个角度去证实多元科学的客观性,进而批判现行西方文化科学(结构科学)一元专制之下的科学概念,从而确立正确的广义的科学概念。为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和高度发展奠定丰富的科学内涵。
1、最早的科学概念与哲学关系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到:“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又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谈到:“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我又翻阅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相关的多个章节,想找到有关科学定义的明确概念,结果,除了他们与杜林、黑格尔之流的争吵而外,好像找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毕竟他们是在阶级斗争之中,是在只知道西方文化科学这种方式的前提下,构筑他们的学术。
2、现行的科学概念
由于我国推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文化科学方式),因而在1996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第501页中有这样的解释:科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在1132页中对哲学又解释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其基本派别。在阶级社会里,哲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综观这两页的解释,科学概念也被套入阶级斗争之中,有着强力的对立性、斗争性。就从这一观点得出的科学概念,无疑,是对科学定义的歪曲。所谓“不破不立”,不把对方打倒,自己就难以立脚。这是一种霸道学术,必然会掩盖科学概念的真实内涵。下面就我的认识水平,对科学概念进行多个层次的探讨。由因我的学识浅薄、思维愚笨,要准确为科学概念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恐有一定的难度。恭请各位敢于突破现有科学概念思维的圣贤志士,一同探寻正确的科学概念。
3、现行科学概念存在问题
如果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相关学说观点作为科学的代表、真理的象征,至少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社会意识,没有被整个社会接受。这个事实不符合科学是社会意识的概念。即便在当今只占少数的一些国家里,通过国家机器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奉为科学统治的依据,也并不是整个社会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仍然成立,那么,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并不一定是社会意识。就算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需要时间,需要历史的社会环境条件 (这个问题将在后面的“文化科学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中讨论)。
中国孔子著有《易经》,老子著有《道德经》,秦汉时期出有《黄帝内经》。这些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尊重和顺应自然。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这些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有着永恒真理的客观性。可是,自从有了“科学”这一词的出现以来,又有谁人把这些真理看成是一门科学呢?就在西方文化科学高速发展的这两、叁百年中,人们已经看到了不尊重自然带来的恶果--人类生存危机。但是,人们还是不能醒悟,还是不知中华科学客观存在的伟大意义。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门科学要成为社会意识,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科学一元专制的条件下,人们更难了解、认识、接受其它科学。所以,真正的科学,不一定成为社会意识。已经成为社会意识的,不一定就是科学的象征,或者不是唯一的科学。
4、科学,应当有个明确的定义
前面介绍的《新华词典》,除了错误地将科学概念指定为当今权力之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而外,又将科学概念补充为“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知识体系”。这个概念的错误在于,只认识到科学是“知识体系”,没有认识到,不同科学方式(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在对事物认识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更没有认识到科学是多元的。词典中的科学概念,显然是否定科学的多元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之下的科学概念,由因历史因素再加上权力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还可以借用阶级斗争的对立性来强制排除其他可能成为“社会意识”的科学概念。例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后期,提出要抓意识领域的阶级斗争,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同中华文化的“形而上学”,“封建迷信(阴阳五行)”之类的文化方式对立起来,要实行“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在这种历史状态下,怎么会有“无产阶级(共产党)”之外的“社会意识”呢?因而将科学概念指定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实质是共产党唯物观的专制表现。因而将科学概念歪曲得含糊其词。说什么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等等。
真正的科学,是代表一定文化方式(思维模式)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一定哲学支配之下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之中。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于此,凡能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皆可谓之科学方式。这是判断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科学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尽管目的一样,但内容和结果就不一样。故此,不同科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人体生命规律,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服务。但是,中医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思维模式,属于中华科学(关系科学)之下的中医科学;西医代表的是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属于西方科学(结构科学)之下的西医科学。中医在哲学上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广泛的联系性,在宇宙世界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西医在哲学上认为,在宇宙世界中,没有物质运动之外的存在。中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角度出发,以阴阳五行为事物联系的纽带,着重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中去揭示人体生理病理规律;西医从物质角度出发,以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为认识途径,着重从人体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理化数据中去揭示人体生理病理规律。所以,同样是人体的一种疾病,中西医的诊断(认识)与治疗(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就不一样。(后面“从非典型肺炎看两种科学”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以上事实说明,科学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方式(思维模式)就有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医科学根系于中华文化科学;西医科学根系于西方文化科学。由于中华科学着眼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所以简称关系科学;西方科学着眼于物质的结构,所以简称结构科学。两种科学都能从不同角度去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并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5、应当正确面对科学的多元性
我赞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根本学问这一概念。
我在台湾《自然疗法》114期《两种医学·两种科学》中谈到:不管哪种世界观,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就是来源于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所得出的结论。不同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代表不同的世界观,有着不同的结论。反过来,不同的世界观又指导和制约相应的认识和实践。
中华科学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西方科学用物质的眼光看世界。这两种世界观构成两种科学的分水岭,形成两大科学体系。
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哲学原理。任何一种科学,总是在一定哲学支配之下进行的。总有它的相对性和片面性,没有完美无缺的科学。不同的科学,可以从不同角度揭示出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规律。
因此,只有多元科学共同发展的社会,才是高度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社会。
以任何一种科学为代表,压制其它科学发展的社会都是畸形的、野蛮的、反动的社会。
6、两种科学两大体系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时空条件所处的区域文化紧密相关的。不同时空的区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构成不同的科学概念和特征。
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要受时空条件的制约,不同时空条件,有着不同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的文化基础和科学基础。全世界有很多个国家和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文化方式和科学方式。但是,能够经受实践检验,在社会发展中有着恒久的指导作用,并有特定内涵,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从目前来看,只有中华科学 (关系科学)和西方科学(结构科学)这两大科学体系,形成两大阵营。
6.1 结构科学概念及内涵
结构科学,是对西方文化科学(现行)的简称,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的实验科学。实验,是结构科学的实践方式。就是按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证实一定的意识思维是否正确的活动。实验科学,就是在不断认识、不断证实、不断升级的认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着眼于物质结构的、微观的、具体的科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的。西方文化着眼于事物的个性,善于从事物结构的深度去认识,因而认识到: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有它的内在规律,要认识这些规律,只有通过实验活动才能找到证实性的答案。结构科学就是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型科学。西方文化构成结构科学的特征和优势。
6.2 关系科学概念及内涵
关系科学,是对中华文化科学的简称。中华科学,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之上的应验科学。应验,是关系科学的实践方式。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实践经验及思维应验于客观事物和现象,以检验一定的逻辑思维是否正确的活动。例如:我们的祖先在采食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种食物有泻下作用,因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将那种具有泻下作用的食物用于医治相关的疾病。这种应验关系为:应,是客观与主观的联系;验,是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应验科学,就是在客观与主观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着眼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以顺应自然为主轴的、抽象的、宏观的科学模式。这种科学模式是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的,不可分割。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理论中心,就是阴阳学说(后面详细介绍)。关系科学就是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建立起来的,不同于结构科学的又一种科学模式。关系科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地人共为一整体,一切事物都不能脱离自然界中最具普遍意义的阴阳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一切对应关系。《易经》中的五行、八卦、河图洛书都是对阴阳的演示和运用。《道德经》讲自然与阴阳的哲理。《黄帝内经》是将阴阳学说具体运用于医学的典范。中华文化贯穿整个中华科学理论体系,构成中华科学特征和优势。
6.3 两种文化与两种科学的辩证关系
不同时空条件之下的文化特点,产生相应的哲学观点;不同的哲学支配相应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构成不同的科学体系和特征。
至于民族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哲学支配之下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上(后面以非典为例,说明两种文化科学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结果)。关系科学和结构科学在哲学上各有优劣,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原则性,都要受到相应的制约。
关系科学在整体哲学支配下,着眼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以应验方式为认识手段和实践形式;以顺应自然为原则;目的是在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提升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生存能力。优点是,具有广泛的可行性和恒定性。缺点是,思维模糊,不易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量变关系。辨证关系:制约了人们的欲望,社会难以进步。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结构科学,在唯物论的哲学支配之下,着眼于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其原则是实证性。目的是,揭物之秘,为我所用。优点是,升华了人们的智慧,体现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缺点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推进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同时,也逐渐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人类引向灭亡。
6.4 两种科学理论结构及原理
6.4.1 关系科学理论结构及原理
关系科学在整体哲学支配之下,认为整个宇宙间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其它事物有着广泛的联系性。阴阳变化可以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只要认识了阴阳,就认识了一切!将阴阳运动变化规律,应验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便是关系科学的基本方式和手段。这种方式和内容构成关系科学的理论结构和基本原理。
6.4.2 结构科学理论结构及原理
结构科学在唯物论哲学支配之下,认为宇宙间除了物质的运动而外,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整个宇宙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由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直到无限可分的这些微粒构成的。只要认识了这些微粒结构的理化规律,就认识了一切!可是,这些微粒结构不能被人的感官直觉所认识,必须通过相应的实验条件才能找到实证性的答案。所以,结构科学的思维原则,只能是建立在实验室基础之上的实证性。这就是结构科学又叫实验科学的道理。因为实验活动是结构科学的认识手段和实践方式。其间的理化数据便构成了结构科学的基本内容。
7、文化科学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中华文化科学认为:顺应自然规律则昌,逆自然规律则亡。大自然之力,不可抗拒。中华文化科学虽然古老,但是,她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应验思维的客观性,对于顺应自然规律,提升人类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方面,将会永建功勋。
中华科学悠悠几千年,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因这种文化科学造不出高能杀人武器,致使中华民族在民族斗争中丧失了主动权,缺乏战斗力。留下了任人宰割的一段历史。中华民族为了要求得生存,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西方文化科学当成取胜的法宝而引进;把中华文化科学当成废物而遗弃。致使中华文化没有科学名份和地位,受尽了屈辱,最终被西方文化科学一元专制所取代。然而:
当人类拥有不断升级的高能杀人武器,享受结构科学带来的物质繁荣以后,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里,就逐渐面临三废污染的恶果--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致使全球气候不断恶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更为严重的是,不断升级的高能杀人武器和高级杀人方式,随时都有毁灭人类的可能,让人类生活在恐怖之中。这不得不让人类思考一个问题:结构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华科学 (关系科学)的存在价值。
当属于结构科学的西医药,面对人类疾病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无能为力的时候;当属于关系科学的中医药,随着文化交流而逐渐进入世界人民之中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中华科学的伟大。
当世界上的多种宗教现象和人体特异功能(包括气功、魔术)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些奇异怪象,都无法从结构科学中得到合理解释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对结构科学的可信度产生动摇。从而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方式是多样性的、广泛联系的,结构科学机械的实证性,并不适用于自然界的复杂性。那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实证方式和实验结果,并不能全面、真实地解释事物的客观性。因而不得不承认结构科学存在严重的缺陷,需要关系科学的宏观、辨证思维来弥补。
虽然结构科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物质欲望,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但是,中华科学早就告诫人们:
纵欲等于自杀!
欲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毁灭人类的罪魁祸首。
水,既可承舟,也可覆舟。
大自然之力,不可抗拒。人类的发展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因为人类的一切发展,必须在能够正常生存的条件下进行。
所以,人类的生存欲望,将是以后的第一欲望。一切阻碍人类正常生存的事物都将成为人类的敌人。中华科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科学,人与自然的整体哲学将会指导一切科学的发展。
8、从非典型肺炎看两种科学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结构科学之下的西医的病名,属于一种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在中华科学之下的中医里面没有非典型肺炎这个病名。就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的温病(包括瘟疫)范畴。历代中医书籍中有不同的记载。对温病最专业、最全面的书,要算清朝·吴瑭(鞠通)著的《温病条辨》。
西方医学,作为结构科学的产物,对人体生理病理要了解结构与功能;对致病因素要了解结构与功能;对药物要了解结构与功能。只有把这些医药理化数据在实验室中搞清楚以后,他们才承认其科学性。而在实践中,如果要等到这些医与药的结构与功能的理化数据搞清楚以后,方才可以对疾病实施防治措施的话,不知疾病(特别是瘟疫)要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
这次非典流行(2003年春季),西医除了表现出无能为力而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制造恐慌,让整个社会都沉浸在恐慌之中。因为西医还来不及搞清这次瘟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冠状病毒的结构功能与人体病理机制是何关系,更谈不上生产有效药物来防治。非典就犹如疾风暴雨来临一样,让信仰西医的人无法躲防。
然而,广州中医药大学,87岁的邓铁涛教授,只用中药,不用任何西药治疗非典,创下零死亡记录,并且是痊愈出院,不留任何后遗症。(参见《成都商报》2003年5月21日报道)
这个事实说明,在突发疾病面前,中医药仍然优于西医药。但是,我国在非典流行时期,为什么规定发热病人要到指定地点(权威的西医诊疗机构)诊治呢?这是因为我国只承认西医药是科学的。因为西医代表的是结构科学,能说出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其实,中医虽然不能说出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但是,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需要说出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中医作为关系科学的代表,只要知道致病因素与人体的关系就行了。不管致病因素是细菌、是病毒、还是其它什么,只要它进入人体以后,产生了作用后果,中医就可以依据人体机能的反应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如果机体对致病因素反应的是阳证(热、汗、渴等),中医就可以判定该致病因素为阳邪,就可以选用阴性、寒性药物对证治疗。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用阴药,阴病用阳药”(参见《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就是这个道理。应该说,在任何疾病面前,这种关系科学的中医药,永远都领先于结构科学的西医药。这就是西医在非典面前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邓铁涛只用中医药而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所在。
试想,如果中医不能揭示人体生命规律,中医能正确诊治疾病吗?当然不能。既然中医能正确诊治疾病,那么,中医就能揭示人体生命规律。中医作为不同于西医方式的又一门科学,有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经受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的。我们要改变人们把西方文化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当作唯一的科学方式的这种错误。中医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角度,采用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也是科学的方式。我们要调整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模式,要寻找真正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概念。西方文化科学一元专制的时代应当结束!
我们不但要在中国强力推行中医药,还应当向全人类推行这种关系科学的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将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这才是中国“科技兴国”面临的正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