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护员用塑料膜为伤员撑起大伞。张筠 摄 |
|
给百岁伤员喂汤。 沈原 摄 |
昨日江苏再接收214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伤员。这批伤员分乘6架飞机,其中4个航班陆续降落在无锡硕放机场,由苏州和无锡市卫生局接收,2个航班陆续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20名、南京八一医院接收36名、南京市第一医院接收16名。记者获悉,江苏成为当日接收伤员最多的省份。
南京:暴风雨中热情迎接灾区伤员
医院风雨中吹响“集结号”
“原定下午两点半的飞机可能要提前30分钟到,大家赶快做好准备。”昨天中午11点30分,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刚刚下门诊准备吃午饭的医生接到命令后,紧急吹响了“集结号”。短短的20分钟后,50多名医护人员已经全部集合到位。
12:00,搭载医护人员的16辆救护车正式出发,每辆救护车上配备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因为大雨导致机场高速一度封闭,13:15,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才到达机场停机坪,此时飞机尚未着陆,而雨势再度加大。记者了解到,第一批伤员来时,是先将伤员抬出来,然后核对他和家属的身份后,再确定上哪一辆救护车。而昨天为了不让伤员淋雨,一切工作在下飞机前就要完成。
护士准备了饼干饮料
13:45,“到了,到了”,搭载着伤员的四川航空公司3U003/4航班缓缓落地。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几名医生三步并作两步冲上飞机,对伤员进行分诊。13:50,在众人焦急的期待中,“一号伤员”被6名武警战士抬下飞机,这是一名83岁的老人,名叫罗绍清,来自震中汶川县。老人的身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床号以及所送的救护车的号码。“3号车!”武警战士用手指做出“3”,3号救护车的两名医生和护士立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来,一边为老人撑伞,一边帮助武警战士扶住担架,将老人小心地抬上救护车。
很快,一名小男孩被3个武警战士抱了出来,医生们马上冲上去,给小孩打伞。小男孩名叫张林,今年只有6岁,他的左小腿骨折了,一路上是坐轮椅过来的。她的妈妈刚陪着他坐进救护车,护士就贴心地给小男孩送上饼干和饮料。14:15,16名伤员全部被送入120急救车。120急救车立即开动向医院飞驰。 本报记者 于丹丹
20多名护士照顾一名男婴
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来自北川的11个月男婴张鑫荞并非伤员,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他是跟随受伤的母亲张红兰来南京的。母亲张红兰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她抱着孩子在河堤上玩,结果被塌陷的河堤埋住了,不远处的父亲赶紧飞奔过来,将母子二人挖了出来。她只是“右内踝骨折”,孩子也无大碍。
医院妇产科专门为张鑫荞购买了衣服、玩具、床、被褥、奶粉、尿不湿,为了方便母子在一起,还将张鑫荞的床安排在心胸外科病区母亲的病床旁。妇产科主任夏亲华告诉记者,妇产科护士共计20多名,她们都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志愿轮流到心胸外科为张鑫荞“服务”。
主治医生会说四川话
让灾区伤员们惊喜的是,负责统查病情的骨科主任江宁,竟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听到江主任的乡音,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伤员们感到很贴心。江宁告诉记者,他不是四川人,但祖籍是四川,全家人都会说一些四川话。“日常的沟通没有问题,至少我和伤员都听得懂彼此的四川话”。
苏州:108伤员将分批到
|
苏州出动80辆救护车接伤员。薛顾单 摄 | 昨天下午1点多,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35名伤员顺利转入苏大附二院和苏州市立医院。苏州人民以水乡特有的柔情和热情迎接这些饱受苦难的同胞。
据了解,首批到达苏州的灾区伤员共有35名,大多数为骨折病人。其中,29名伤员将被送往苏大附二院就治,6名伤员送往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救治。为安全、快捷运送这批伤员,苏州市各医院调集了80辆急救车。据了解,由于受天气等原因影响,另外还有两批伤员也将稍后抵达苏州治疗,加上首批伤员共计108名。
在苏大附二院的6号爱心病房里,3位从四川灾区转来的伤员都是老年女性,年龄都是80岁以上。一床的廖红珍老人今年88岁了,是这批送往苏大附二院年龄最大的一位病人,记者看到,3名医护人员正在给多发骨折伴感染的她包扎左手伤口。
82岁的张兴秀老人来自四川绵竹,由于和亲人失去联系,她这次来苏州没有家属陪同。5·12大地震时老人一个人在家,下午在休息时感觉到屋子摇晃严重,立刻从室内跑了出来,刚出屋门就摔倒了,导致双股骨骨折。
张兴秀有3个儿子、1个女儿,地震时都在上班,至今还没和老人联系上。虽然老人十分担心至今无音讯的儿女,但精神上还是比较乐观,“我相信他们还活着!”负责照料她的护工朱晓平告诉记者,老人现在意识和精神都还不错,也能吃点东西,有时还会跟她聊几句四川话。“我老家在湖北利川,和她交流起来没有问题!”
83岁的朱清秀也患有骨折,陪同她的儿子李洪全告诉记者,虽然全家人都幸免于难,但现在已经是一无所有。还好,现在到了苏州,一切都不用担心了。 薛马义 顾秋萍 单成志
无锡: 70岁儿媳陪着百岁老太来治伤
昨天中午,随着3U001航班在无锡硕放机场降落,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34名伤员顺利抵达无锡。这批伤员全部都是骨折病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13岁的中学生,他们被送往无锡市人民医院救治。
上午9点钟,记者来到无锡市人民医院,救护车早已依次排开。该院骨科主任程力手中握着病员一览表,记者看到,这批34名伤员都是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来,全部是骨折病人,最大的100岁,最小的13岁,都是来自汶川、都江堰、绵竹、广元等地震重灾区。12点10分,飞机安全降落。刚一停稳,医护人员立即进舱检查伤情,200多名武警同时进入。很快,伤员们一个个被抬下飞机。到医院后,34名伤员全部入住设施齐全的病房大楼。走进这个病区,每一个病房房门上贴着粉红色心形的“爱心病房”标记。病房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另外,医院还专门为所有灾区伤员病房配备四川籍服务人员。
在伤员一览表中,一名叫黎顺珍的百岁老太引起记者注意,她被诊断为右下肢外伤,病情并不严重。老太70岁的儿媳告诉记者,地震后房子全塌了,婆婆头上被砸了一个洞,右腿有伤,但已无生命危险。
骨科主任程力表示,经过初步察看,这批伤员中有七成需要开刀手术,甚至包括二次手术。接下来,他们将组成专家组,对每个病人的病情一一分析,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救治办法,使他们尽快康复。 本报记者 季娜娜 刘梦雪
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