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苏中医药》编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一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月10月16日21时2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王一峰同志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农村,7岁在本村私塾就读,后入莱州市立第一小学学习。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学习,开始接受进步教育。 1934年考入北京华北国医学院学习中医,其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蒋抗日运动。 1937年芦沟桥事变,王一峰同志由北京回到了家乡,积极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活动,于1938年参加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任卫生处训练队长,同年7月该支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第五支队19旅62团,任卫生处主任医师。1939年被调往莱州市一区参加敌占区工作,1939年12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0年3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40年5月被选为中共莱州市一区区委宣传委员。他在开辟敌占区期间曾被捕2次,15年后受到了错误的处理,后来获得平反,经受住了长期考验。1941年5月任胶东第三军区军医处处长。1942年任第三军分区卫生处长、分支书记,兼任卫生所所长,亲自将卫生所从山区根据地转移到敌占区,依靠当地党和群众,深挖地洞,隐藏伤病员,进行治疗工作,被群众称为“地下医院”。在敌占区坚持工作2年多,创造了在敌占区建立医院的一整套经验。1944年调任胶东军区卫生部任材料处长,后为医保处长、医务主任,先后组建起制药厂(内有器械部)、生物制品厂、敷料厂和4所药房,保证了部队在大发展中的药品、器械、敷料的供应,并创造了一整套采购、生产、保管、供应科学的管理制度,荣立二等功,被评为模范干部。1948年被派往白求恩医学院进修学习。 1949年5月,王一峰同志被安排到地方工作,任徐州市文委副主任、卫生局长、党组书记、党委第一书记,期间徐州市被评为卫生城市。1955年调任省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卫生厅党组成员。195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书记、副院长,卫生厅党组成员,期间获 14项重大科研成果。1965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长,在兼任所长期间,大力充实中医研究所的科研力量,把脉管炎和冠心病作为重点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78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任院长6年期间,扩大学校建设规模,增加专业设置,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条件和能力。期间南京中医学院在全国五所老校评比中被评为第二名。 王一峰同志还曾任江苏新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二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参与领导第五版中医教材编写工作,领导了《中药大辞典》、《诸病源候论校注》、《中医学概论》原版的编写工作和《方剂大辞典》编写筹建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编著《中国医药学发展史》。 王一峰同志长期分管《江苏中医药》工作,亲任编委会主任多年,期间还直接主持编辑部的管理,带头撰写论文,为编辑部和杂志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王一峰同志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宽厚待人,与同志真诚相处。他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关心干部群众,生活俭朴,任劳任怨。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难困苦,勇挑重担,忘我工作。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王一峰同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优秀品质,他的领导才能,他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贡献,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和学习榜样。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