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快讯
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点击次数:3004次2006-1-19

      www.jstcm.com    2006年1月19日    江苏省中医药局

      1月18日省中医药局在南京召开2006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05年和“十五”期间全省中医药工作,要求全省中医药卫生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明确当前中医药的发展思路与工作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中医药特色,推进全省卫生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地人民健康服务。

  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吴坤平在会上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回顾总结了2005年和“十五”期间我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五”期间,我省中医药服务规模、服务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步伐加大,新增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3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1个、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16个,建成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乡镇300多个。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薄弱中医院第二轮帮扶成效明显。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达到新水平。8个全国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正在按计划进行建设,16个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和125个市级重点专科已完成周期建设任务,同时还新增了一批县(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全省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群体初步形成,重点专科门诊量超过总门诊量的10%,中医技术和特色优势进一步确立。三是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27名老中医和45名继承人参加的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展顺利。16名中医人员入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不少中医院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研究生课程班、中学西、西学中班和中西医结合大专学历教育班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的培养提高。在各市评选市级名中医的基础上,全省评出了116名省级名中医。省中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成为国家中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心(GCP)。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通过中期评估。五年来,全省共承担部省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71 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3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项。承担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303项,市级科研课题342项。4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3项成果获市级科技成果奖。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四是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来,全省政府办中医机构完成征地38.8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8万多平方米。截止2004年底,固定资产总值达36.45亿元,平均每所医院4445.29万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两番多。五是中医药机构发展呈现新局面。中医药资源的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结构与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个体、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较快,全省共有400多家民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所中外合资中西医结合医院。截止2004年底,全省各级政府办中医机构128个,中医床位16202张,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37%和21%。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年门急诊人次数为1512万,年入院病人为40.05万人,年门急诊人数和年入院病人数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5%和72%。

  在肯定以上成绩的同时,吴坤平同时指出,我省中医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中医药工作中,一些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中医药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中医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总体资源不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医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苏南和苏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三是农村中医药人员队伍萎缩,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中,中医药作用发挥不够,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能力较弱,防治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医院的住院治疗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术水平、临床疗效、创新能力、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六是中医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行业监管需进一步加强。

  吴坤平强调,全省中医药系统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是要明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目的。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二是明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要坚持中医中药结合,要坚持中医预防、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调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引入市场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要明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医药要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防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提高维护人民健康的贡献率。同时,要坚持继承创新,努力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祖国的传统医药学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对2006年全省中医药工作,吴坤平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和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暨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方法,主动参与当地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工作的实施,及时提出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和薄弱中医院帮扶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2006年全省要力争3个县(市)达到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水平,1个县(市)完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建设任务,1个市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级市)。薄弱中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最关键的是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

  加大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要组织筛选和推广一些适合本地区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加大城镇中医药服务结构调整力度,参与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继续引导区级中医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建设30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中心。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建。

  二是继续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水平。继续实施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切实做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急诊急救能力。各中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建设,作为一级科室设置,并开设内、外、妇、儿、骨伤等5个以上急诊科目,配备基本适应急救医疗需要的专职人员和设备。有条件的中医院要加入当地的急救网络。继续对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急诊急救、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工作。各地在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工作时要有中医药参与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加强中医药防控的临床研究和人员培训,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防控意识。

  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组织协作攻关,继续开展对脾胃病、病毒性疾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等)、呼吸系疾病、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中医药治疗具有特色优势的慢性病的研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积极探索中医药防治地方病的新方法。

  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为临床服务,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模式和人才培养途径,大力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建立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各级中医医院必须坚持中医院的办院方向不动摇,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技术水平。加快基本现代化中医院建设步伐。

  推进各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启动全省中医示范专科建设项目。探索在大型中医院中建设传统型中医诊疗中心。在重点专科建设中,要集中优势力量组成重点专科协作组,积极参与国家级有关协作组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十一五”期间,三级中医院必须建成两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二级甲等中医院也要有1个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专科的建设标准,同时要加强专科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专科特色制剂的研制。

  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继续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挖掘整理古籍文献,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巩固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的优势。启动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基地建设。

  四是着力推进人才建设,优化中医药队伍整体结构。启动全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工程,推出一批中医骨干人才。继续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积极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基地,继续开展中医住院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培养一批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技术人才,使中医药服务能有机地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领域。

  五是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协调发展。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加强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设备装备,抓好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建设,深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单病种研究工作。继续举办西学中、中学西专业研究生班、课程班,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培养。鼓励高层次西医人员学习中医。

  六是不断加快中医药法制建设,提高行业监督管理水平。配合省人大做好中医药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履行好《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条例》、《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全省三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平均门诊费用要继续实现零增长,平均住院费用增幅要在前三年平均增幅的基础上再下降两个百分点。

  七是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要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组织开展好卫生行业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活动。继续执行中医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上限控制措施。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关于禁止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意见。

  加大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氛围。继续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八是制定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计划和中医机构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各地要做好当地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建设10—15所基本现代化中医院,扬州、连云港、镇江、淮安、宿迁等市中医院要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或三级中医院的建设标准,同时将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力争再增加1所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单位。

  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兴华同志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