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tcm.com 2012年6月18日 9:31:18
6月16日傍晚,搭乘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升空。按预定计划,“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后,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多天。由于飞行器可用容积增大、飞行时间延长,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也将更多更广泛,这也是此次“神九”飞天的一大亮点。记者16日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了解到, “神九”航天员此次将进行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
多项重点研究聚焦失重防护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在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中,最主要的有5项。在这5项重点任务中,有4项与失重防护相关研究有关:
——航天飞行对前庭眼动、心血管及脑高级功能影响研究。
神舟九号飞船飞行前、中、后同步检测航天员动脉脉搏波、静脉脉搏、脑电和眼动,这是我国在微重力环境下首次进行的系统(人体)生理学研究实验。
心血管功能测试采用连续、动态和无创记录动、静脉波信号的方法,可准确反映左右心功能、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和心血管调节变化特征,实现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综合研究。在脑功能研究中,采用光标给出视觉任务,研究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同时通过对眼动眼震的观察,研究在轨飞行时前庭功能和眼动变化的内在联系。结合脑功能研究,阐明前庭、眼动对脑功能的影响,为分析研究视觉信息在脑内的传入、记忆和处理途径提供实验报告。
“这项实验将促进对失重生理效应机理的系统认识,其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李莹辉说。
——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航天员将利用能用带有绿色荧光的报告基因反映成骨细胞Cbfa1活性的成骨细胞模型,在空间失重条件下,通过整合素抑制剂和IGF-1处理细胞,研究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变化,探索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变化。
专家指出,此项研究聚焦成骨细胞对IGF等重要成骨因子的响应性变化,为针对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开发相关的靶标药物以及制定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
——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
空间骨丢失是制约人类长期空间飞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将采用对人体无损、高效、耗能小、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力刺激仪对航天员进行力刺激防护,首次在轨开展短时直接力刺激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通过高频、低幅、短时力负荷刺激提高骨细胞敏感性,增加骨间隙液流增强骨细胞活性,从而达到对抗空间骨丢失的效果。
——航天员在轨人体质量测量。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测量人体质量是航天探索及科学研究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此次3名航天员将首次使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的失重环境下人体质量测量仪对人体质量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到被测物体质量的±1%,这也填补了我国在轨人体质量测量技术的空白。
李莹辉表示,首次在轨测定航天员人体质量,积累失重环境下人体质量变化的数据,将为执行后续中长期飞行任务航天员的医监医保提供依据。
关注飞行舱内空气质量
在“生命禁区”的浩渺太空,如何为航天员在真空、温差极大、辐射极强的空间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此次航天员将开展的另一项航天医学重点实验为“在轨有害气体采集与分析实验”。
据介绍,航天员将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有害气体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在轨飞行中舱内的微量挥发性气体。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真空泵抽吸舱内气体中的相关气体成分,将其采集吸附在回收体中的采样管内。采集完毕后由航天员将回收体带回地面,用于分析目标飞行器舱内的空气质量,对目标飞行器内的微量有害气体进行评估。
监测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
据了解,在“神九”任务中,我国首次开展了针对航天员睡眠与生物节律的基础性研究——“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监测”,以探索空间环境对生物节律的影响。
李莹辉表示,“神九”任务中将采用活动记录仪腕表,监测航天员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等4个方面的内容,对航天员飞行前、中、后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评价载人航天飞行对人体睡眠—清醒节律周期的影响。这将有利于积累航天飞行中人体生物节律基础数据,为后续任务中睡眠与生物节律监测、个性化对抗措施制定、在轨医学防护,以及航天员健康与高效工作能力的维持,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此外,“神九”航天员还将开展在轨微生物检测、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项航天医学实验。(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