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张景岳的“避疫五法”
点击次数:5893次2020-5-19

严格隔离 调畅情志 节制劳欲 焚香佩香 保养正气

张景岳的“避疫五法”

时间:2020-04-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赵艳

  自周代起,我国已经有了对传染病的文字记载。明朝以后,大多中医古籍均列有瘟疫专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一书。

  张介宾(公元1563-1640年),号景岳,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景岳全书》《类经》等著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赞其为“仲景后第一人”“医坛苏东坡”,他在《景岳全书》卷十三中专设“瘟疫”一篇,对瘟疫病因病机、预防治疗等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景岳继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于瘟疫的认识,并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他认为,感受冬季寒邪而发的伤寒并不都是瘟疫,指出只有感受了疫邪且无论年长年幼症状大体相似的疾病才是瘟疫。同时,他还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瘟疫都是寒邪导致的,为后世将瘟疫与伤寒进行严格区分奠定了基础。

  张景岳认为,瘟疫属于中医外感病范畴,其发生与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重视人体正气盛衰在疫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强调在疫情流行期间要正确对待正气和外邪之间的关系,注重增强自身防御能力。

  张景岳提出了避疫五法,即调畅情志节劳欲法、隔离法、焚香佩香法、噙福建香茶饼法、雄黄末涂鼻孔法。

  调畅情志节劳欲法 他强调,人们在突遇瘟疫降临之时,首先要从心态和情志上予以调整,不可怨天尤人,需坚定战胜疫病的信心,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应对疫情的发生。此外,在疫病流行期间注意节欲节劳,合理饮食,适度劳作,因为人体在饥饱失节、劳逸失常的情况下,均会出现卫外功能不足,最易受到疫邪的侵袭。

  隔离法 张景岳指出,瘟疫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所谓“一人不愈,而亲属之切近者,日就其气,气从鼻入,必将传染”,因此,在疫病流行期间除注重保护人体正气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互隔离以“避其毒气”。这种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防疫思想与现代传染病学所提出的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一致的。

  药物预防三法 即焚香佩香法、噙福建香茶饼法、雄黄末涂鼻孔法。此三法均属于古代中医面对瘟疫流行时所提出的药物防疫法,在张景岳之前早已有之。如《山海经》中就载有预防疫病的药物、食品,而《诸病源候论》则明确提出对伤寒、时气、温病等可“预服药”以预防。此三法涉及了口服、纳鼻、焚熏、佩戴等方式和途径,可见古代医家一直在竭尽全力寻求能够有效预防疫病的方法和药物。

  对于瘟疫的治疗,张景岳提出了病宜速治、法贵圆通的原则,强调瘟疫戕人在旦夕之间,且传染性强,临床救治必须迅速。他认为,瘟疫虽有症状相似的特点,但作为医生要圆机活法,因人、因时、因地施治。在具体治法上,除常用的汗、吐、下三法外,指出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配用补虚法、温补法、清利法、调和法等。此外,《景岳全书》中还收载了五瘟丹、大青丸等防治瘟疫的方药。

  总之,张景岳对瘟疫病因机理的认识以及防疫治疫的思想与方法,对当时瘟疫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他强调严格隔离、调畅情志、节制劳欲、保养正气等观念值得今人学习。(赵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2013 江苏中医药信息网 苏ICP备2020049628号 技术支持:光芒科技  
Copyright @ 2013 www.jst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1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