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逆行英雄”身后,站着“幕后英雄”——何焕荣
作者:姜宏
编者按: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初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姑苏吴门医学流派形成至今,其思想精髓博大精深,悠久精湛,世代医家多有延续和发扬。
何焕荣教授是江苏省名老中医,原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老悬壶桑梓5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何老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曾作为苏州唯一的中医专家同西医同行一起深入病床,抗击非典,在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非典防治专家”,荣获苏州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三等功。17年后,他的弟子周运海和孙钢、徐伟临危受命,出征抗疫前线,他仍老当益壮,隔空指导,传授经验,共同战“疫”。在前方,有各方媒体,宣传着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而在后方,有我们苏州市中医医院姜宏主任,用文字记录下何焕荣教授这位幕后英雄的赫赫战绩。
苏州市中医医院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即“吴医先锋队”的九名医务工作者的主力队员周运海主任,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艰辛战“疫”近一个月。你可知道,在其身后还坚定地站着一位“幕后英雄”,在隔空指导着周运海。
他是谁?他就是周运海的导师——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名中医、苏州市中医医院内科的何焕荣主任。
逆行是英雄,幕后同样也是英雄。
此次全民战“疫”,何老可谓“疫”不容辞,“医”往无前,他不断隔空为周运海加油。师徒联袂处方,隔空并肩战“疫”。在我眼中,师徒俩更像是上阵父子兵。
众所周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是武汉市医疗水平最高、条件最好的医院之一,也是接纳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该院光谷院区经紧急临时改造后,于2月9日开始接收新冠肺炎病人。全院共有828张床位,有16个病区和1个ICU,由来自全国的17支医疗队进驻整建制接管。此后,光谷院区与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7家医院,成为武汉专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我院“吴医先锋队”的9名医务工作者同苏州市援鄂医疗队的其他队员在2月10日率先进驻光谷院区,随后马不停蹄地投入战“疫”工作。
周运海主任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艰辛战“疫”
双剑联袂出手,师生齐心协力。周运海出征后,何老通过微信或电话与学生互动,他隔空指导,远程会诊,“深入”一线,有时师生俩要多次来回问答,才能化解一个问题。同济光谷院区的那些危重症病人,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这给周运海带来极大的挑战。刚到武汉没几天,周运海面对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温疫”的特点,感到在治疗中存在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惑和难点。因而时常忘不了在下班后,不顾疲劳,立马向何老师请教。他告诉何老,武汉这边病人很多都是湿邪和伤阴并存,治疗颇为棘手,发来病人的病史概要特别是舌苔的图片,请教何老师用什么化湿药较好。何老总是有问必答,认真把关。那天何老一连隔空会诊了3个病例,以至忘了夜阑人静。他为周运海细细周密分析到:从病例1和病例2的病史与舌质舌苔来看,为脾虚夹湿,舌质带有紫气,说明有缺氧存在,对此需化湿、清热和活血并用,要三管齐下;而病例3的病史及舌质舌苔,是湿热伤阴并见,用黄连金斛汤合沙参麦冬汤。他还不时隔空面授机宜:“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上次对你再三强调的,对这些病人改善食欲,注重胃气很重要”。周运海又困惑地问起:“我很多病人均用了参苓白术散加砂仁和鸡金,活血则用了红花和川芎,我觉得肺间质改变,病人需活血力量强一点?”。对此,何老又点拨道:“注意湿邪易化燥伤阴,化湿剂量减轻即可,一定要扶护胃气,促进食欲及后天之本,才能化险为夷。新冠肺炎其病毒不光犯肺,而且对心肌、肝肾、消化道均有影响,故中医的整体辨证施治肯定比疗效不确定的西药为好”。师生俩就是这样乐此不彼,全心投入。我知道,何老在临证中,特别注重细望舌苔的变化,即要望舌质、舌苔、舌体和舌下静脉是否瘀紫怒张等变化。把握舌苔,就是把握治疗,把握疗效。
临床如临战,用药如用兵。在国家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认为本病属寒湿(瘟)疫,由寒湿之疫邪引起,且分为早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4期。而何老也尤为关注中西医结合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的近展。这次救治重症,采取了多学科整合式救治方案,即多学科协同作战,重症、呼吸、心内、肾内、消化、麻醉和中医中药的联合治疗。中医更注重十三科一理贯之。何老原本西医功底扎实,现在又与时俱进,他根据病例尸体解剖的最新发现——肺泡间质有透明膜隔着,大量炎症渗出物,使得难以交换氧气,最终窒息而亡。对此,他建议周运海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五苓散主治,若疾病后期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则用参附汤,这对阻止透明膜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何老针对有些患者顽固性舌苔不化的情况,综合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四个方面,即疫毒的致病作用、当地的水土气候特点、病人体质因素以及抗生素激素补液等用药情况,这让周运海茅塞顿开,还是要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从而在临床治疗中屡屡得手,疗效不断提高。
对瘥后防复,中医中药也是更显疗效。周运海犹记有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在住院期间病情一度好转后,核酸检测又复阳,于是立即用上了刚到货的中药颗粒,他通过辨证处方进行治疗,结果很快就转阴,达标痊愈出院。出院时小伙子还特意要求周运海再开14贴中药,带回至隔离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我得知,何老今天一早又不忘叮嘱周运海:纵然国家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从伤寒温病方剂变化加减,有多种版本,而各地区又有不同的中医诊疗版本,但病因总不外乎湿、热、毒和瘀,你运用独树一帜的吴门医派的治疫经验,其在武汉的疗效已被临床证明。当然,对寒热夹杂症,仲景的大小青龙汤疗效亦确切,希望你开展工作顺利。是啊,在何老的悉心指导下,周运海在这个危重症病房,已开出的中医汤药处方累计超过了150多张。
说实话,何老对周运海这些指导,既是辨证时的雪中送炭,又是施治中的锦上添花。诚如“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何老可谓桃李满天下。光他的中医呼吸团队成员,就是强手如林,他们当中还有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孙钢、浦明芝、吴娟娟、彭贵清以及赵笑东、徐伟主任等。何老是中医呼吸病团队的主心骨,临阵的“压舱石”。他的弟子则是跟着他这位神农在尝百草。
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团队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何焕荣教授带徒
运筹姑苏吴门,决胜千里武汉。何老除了指导周运海战疫之外,还指导学生徐伟、孙钢主任在苏州市防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仅徐伟就在该院病区战疫24天,参与诊治了50多个病人,他拿出自己的临床方技,并结合何老治瘟疫的吴门临证经验,开出了108张中医处方。在他们工作的身后,也都有着何老的精心指导和强大支持。我感受到,逆行英雄与幕后英雄,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远程会诊讨论,隔空参与辨证施治,均同处楚界汉河,但他们均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崇高职责。
何焕荣教授弟子孙钢主任(左)徐伟主任(右)
自抗击非典以来,何老研制发明了不少抗流感、抗病毒的冲剂颗粒或胶囊,诸如香菊感冒颗粒、羌菊感冒颗粒、抗病毒颗粒、止嗽合剂和扶正胶囊等,其既能祛风邪抗病毒,更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其中,香菊感冒颗粒为国药准字号,在全国各地普遍应用。还有近期为周运海医疗队拟定的新冠肺炎预防方与新冠肺炎治疗方,均体现临证治疗呼吸道疾病,治疗瘟疫疾病的三大用药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预防方春节前夕第一时间在苏州市公安系统布控的各个卡口、检查站、和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广泛使用,医院中药房煎药房更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以供应求。为普通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一线医务人员等群体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干预。在此次抗疫中,中医药积极发挥了治已病和治未病的双重作用。
何老研制的香菊感冒颗粒以及开具的新冠肺炎预防方
对非典和肺冠等疫病的治疗,以及对复杂善变的病情,何老的一套组合拳是,多重立法,组合经方,精选良药,靶向除症。既以不变的指南方案应万变,更是结合临证实际以变应变,辩证施治。何老的三个用药习惯:轻清取胜,轻可去实,护胃为本。可见,何老更注重“留得一分胃气,则留得一分生机”。这对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来说尤为重要。据临床观察发现,这次很多危重症患者神志都很清晰,口服汤药几乎不成问题。因此,临床上中医中药的使用率已超过了90%,起到了“1+1>2”的非常疗效,这让世界也嘱目。3月6日中央指导组指出:“中国方案是中西医并肩战“疫”共同智慧的结晶,愿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何老一直在这“中国经验”中驰骋沙场。他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在抗击非典抗击肺冠方面,可谓功勋卓著,硕果累累。但何老从来都不张扬,他为人低调、儒雅和谦逊。在临证中,何老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加上他与时俱进的现代医学功底,或以数张古方合而用之,或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辨证加减,精准施治,以达到“定制型”的个体化治疗。犹记17年前,何老作为苏州唯一的中医专家同西医同行一起深入病床,抗击非典,2003年被评为“苏州市非典防治专家”,荣获“苏州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三等功。17年后,他的弟子周运海和孙钢、徐伟临危受命,出征战疫前线,他仍老当益壮,隔空指导,传授经验,共同战疫,精神可嘉。
数千年来,吴门医派屹立在“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姑苏大地之中。记得五六十年代在中医界盛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全国中医看江苏,江苏中医看苏州。苏州中医为何在全国举足轻重,就是有吴门医派,吴门医派有三大瑰宝:瘟病学说,湿邪学说和络病学说。现在很多新病特别是这次疫病,有些病患早中期就可入络,且病情瞬间突变,而并非久病才能入络。中医治瘟疫,吴门可谓是发祥地,是大本营,是主战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建议,在治法上要有针对性,注意调理脾胃,这与吴门医派的治疫经验不谋而合。就我们江苏而言,古有创立中医温病学说的姑苏名医叶天士和吴有可,今有南京省中的周仲英国医大师团队及苏州吴门的何焕荣团队,他们均是“当今的叶天士”。
何老今天给我发短信说:“我一直认为抗病毒是中医药的长处,弘扬吴门医派完全正确,历来苏州名医以治发热病为擅长,且以轻可去实尤为突出。遵嘱微上处方,希在报道一线医护人员时乘便提及便是,为支持前方战士,老朽略表寸心而已。”基于此,我更感受到了何焕荣主任老骥伏枥的千里之志,也更想宣传这位“不想让人宣传”的何老,以激励我们这些后学以他为榜样,低调做人,认真做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宁静致远,更上层楼。
苏州市中医医院60周年院庆专家合影(左起):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姜宏,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原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龚正丰、何焕荣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亚博教授,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尤仲连
何焕荣,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位闻名的大医。在我眼中,他让吴门中医焕然一新,他与科室团队荣辱与共。对于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是何乐不为;对于自己诸多的成就成绩,他则谦称何足掛齿。
请让我在此打住,记得多年前,有几次我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原主任赵启正同志聊谈。有一次他对我说,请你代我向你的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校长施杞教授问好,并送给他八个字,那就是“宝刀不老,中医不朽”。我想,这写在何老身上,同样也非常贴切。
姜宏
2020年3月7日22时
|